【推荐】30年无实质性违约有紧箍咒的城投债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是利好吗
引言
债券兑付付息
中央结算公司受发行人委托,履行为发行人代理拨付债券兑付本息和相关收益资金的职能,直通式的处理服务节省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债券投资人的资金使用效率。中央结算公司收到发行人拨付的兑付资金后,计算投资人的应收资金,并通过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向在中央结算公司开户的债券投资人拨付债券兑付本息。
如付息日未收到发行人拨付的兑付资金,中央结算公司将于当日发布公告,公示未收到发行人的应付付息资金,无法代理发行人向持有人付息。这将意味着全部金融机构都会收到相关信息,发行人面临信用坍塌风险,金融机构降低授信额度、整个区域再融资也将面临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其他债券结算机构遇到兑付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也会采取同样措施,同样将对债券发行方形成重磅致命打击,在金融市场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城投相比一般企业,对自身的信用更加看重,再融资通道也容不得阻断。标准债券的兑付流程制度,可以看作是一道紧箍咒,也是债券投资人的安全屏障。
一、
城投债的定义及概览
城投债
是根据发行主体来界定的,也就是由
城投公司发行的债券
。
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这份文件
首次书面定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投公司)。文件提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从事政府指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义,
所谓城投债,是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由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债券
,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PPN)等。
城投债是以城投公司为发行主体,为地方基础建设项目筹集资金,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发行的债券。
根据Wind截止2022-12-01的数据,
城投债总存量13.6万亿,18725只
,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例为13.6/140.92=9.65%,存续债城投公司3017家,城投债近十年来规模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2.02万亿,到现在的13.6万亿,增长了11.58万亿。
二、
城投债的品种结构
城投公司所发行的债券包括
中期票据、定向工具、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项目收益票据、可交换债7种
,其中中票、定向工具、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这5种占99.8%以上。
在政信投资项目中,能见到的债券标的为公司债、中票、定向工具和企业债这4种,
为什么
呢?
公司债、中票、定向工具和企业债这四种类型债券占整个城投债的比例超过93%,这四类是城投债的大头。
叁、
城投债的历史沿革
1992年,为支持浦东新区建设,中央决定给予上海五方面的配套资金筹措方式,其中之一是1992年到1995年每年发行5亿元浦东新区建设债券。
现在距离第一只城投债诞生已过去30年,目前存续18,731只债券,余额13.61万亿,尚无一例实质性违约,仅有7只城投债出现技术性违约。
为什么在经历市场一轮又一轮“放松-收紧-放松”的周期下,30年来城投标债无一例实质性违约?
①城投债是由城投平台在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发行的债券,它从发行就受到各种政策的监管,
债券的发行需经过发改委、证监会、人民银行等高等级国家职能部门严格审批,其合法性和合规性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且并不是城投平台都能公开发行债券,监管对于发行债券的城投平台的公开评级、资产规模、偿还能力等均有严格的要求。
②城投债募集资金可以用于偿还存量债券。也就是说
可以发行新债券来偿还老债券,
借新还旧
。2021年1月交易商协会和交易所根据地方债务率分档情况并按照募集资金用途对城投债进行分档审理。具体来看,红档企业发行用途只能是偿还存量债券、橙档企业发行用途只能为偿还存量债券和存量有息债务、黄档企业发行用途可以进一步扩展至补充流动资金、绿档企业则可按照实际用途披露上报。
③城投标债在金融市场上流通,无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标准资产的参与主体均是金融机构,一旦违约,会触发
“违约发生➡投资者规避➡再融资难度上升➡融资成本上升➡债务负担加重➡违约再爆发”
的恶性循环,除了影响企业自身的评级之外,也将影响整个地区省市的信用风险,后期整个区域的融资成本及难度都将加大,这将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违约的成本非常高
,各地方的重视程度就不言而喻,所以
城投公司的违约意愿极低
。
总结展望
1、
从1992年第一只城投债发行到现在已经历经30年,目前总规模已达到13.6万亿。目前城投债中公司债余额最多,占比42%,中票次之占比26%、定向工具第三占比14%,企业债第四占比12%。城投债发展了30年,目前存续18,731只债券,尚无一例实质性违约。
2、
城投信仰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城投债规模在逐年攀升,其实无论对债券发行人门槛,还是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要求都在规范和收紧,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出台相关政策,对城投的监管进一步趋严。进入2022年,关于城投的利好消息更是不断,作为基建的主力军,城投将迎来更多的项目和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