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CTA策略赚的是什么钱基于因子的分析cta基金是什么意思
#头条创作挑战赛#
转眼间,CTA策略整体延续相对弱势的格局,已经持续了近一年。去年6月份开始,CTA行业出现一波较大回撤,延宕至今都未出现明显的恢复上涨。就在最近,受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叠加商品CTA宏观环境欠佳等因素,CTA策略产品表现不及预期。
CTA策略为何持续萎靡不振?接下来该如何配置这类策略?我们尝试从因子分析的角度来解构CTA策略,深度研究其业绩归因,寻找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
❖
CTA市场表现回顾
根据广发研究统计,今年二季度公布信息的CTA产品中(剔除6个月没有净值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中位数为-1.29%,Sharpe Ratio中位数为-0.36,近一年最大回撤率中位数为-12.18%,二季度CTA产品总体盈利比例55.3%。
股指期货方面持续低波运行,
IF、IC、IH、IM合约二季度日均成交量分别为8.6万、6.9万、6.2万、5.4万手,日均持仓量分别20.9万、28.5万、13.3万、16.6万手。二季度国内经济增长相对乏力,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不同期限的国债期货合约均呈现单边上涨行情。
商品期货方面,
二季度Wind商品指数回落反转,整体下跌。板块方面,工业品普遍价格下行,贵金属、软商品逆市上涨。在国内外货币政策反向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定价和海外定价的大宗商品出现一定的价差交易机会。
具体到今年6月份来看:
6月第一周,商品市场呈现V型反转走势,各因子表现分化。
第二周,商品市场维持反弹走势,除能化板块外,其他板块反弹力度较强。因子表现中,时序类因子表现较弱。CTA 策略持续回撤。
第三周,商品市场总体呈现向上,贵金属板块和其他板块略有分化。量价类因子总体表现优于主观,但时序类较差。CTA策略盈利。
第四周,商品市场除能化板块以外,大部分板块震荡偏多,因子上继续维持弱势。CTA策略转跌。
第五周,商品市场探底回升,南华商品指数单周微涨约0.19%,板块指数跌多涨少。
一个误区是很多人把CTA策略等同于商品市场。事实上,
CTA策略≠商品配置。
CTA策略的底层逻辑是投机
(追涨杀跌,交易方向反复切换),而非配置(长期持有,大方向不轻易改变)。市场上的CTA策略多为主动管理型,目的是赚取绝对收益,通常难以找到一个投资基准。
商品配置策略更多的是被动管理型,目的是跟踪某个商品或指数的走势,赚取beta收益。
商品的beta收益主要来源于两部分:
一部分是展期收益,远期价格贴水;另一部分是通胀收益,因为大宗商品具有抗通胀属性,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胀水平亦是长期上行的,而大宗商品价格作为原材料,通胀的增长将体现在价格上,推动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上行。
❖
哪些因子效果显著?
选取近一年来的数据,对CTA策略进行因子分析,具体如下:
对这些因子做回归分析(私募排排网-量化CTA周度收益率 VS 私募排排网期货风格因子),发现
展期收益率因子、长周期时序动量因子、长周期截面动量因子比较显著。
1、展期收益率因子(term因子)
策略逻辑基于升贴水回归效应,做多展期收益率高的期货合约(现货溢价高),做空展期收益率相对低的期货合约(现货溢价低)。
做多n日展期收益靠前的品种,做空n日展期收益率相对靠后的品种,每日调仓。
如果近期价格高于远期价格,期货期限结构向下倾斜,这种情况称为期货贴水(Backwardation);如果远期价格高于近期价格,期货期限结构向上倾斜,这种情况称为期货升水(Contango)。Backwardation结构表明当前商品供需偏紧或者不足,这时候市场上的买方愿意为当下购买该商品支付更高的溢价,所以现货价格以及近月价格较高于远月合约。(展期收益率为正)
2、长周期时序动量因子
通过做多前期上涨的品种,做空前期下跌的品种,获得超额收益。
做多前n日上涨的品种主力合约,做空前n日下跌的品种主力合约,每日调仓。
return为品种日收益率,取n=66作为长期时序动量因子。
3、长周期截面动量因子
在同一时间节点上,通过做多相同时间内收益率相对靠前的品种,做空相同时间内收益率相对靠后的品种,获得超额收益。
做多前n日涨幅相对靠前的品种,做空前n日涨幅相对靠后的品种,每日调仓。
return为品种日收益率,CS_RANK为区间净值的截面排序。取n=66作为长期截面动量因子。
将产品收益率表达为:产品收益率 = 因子贡献的总收益率 + 特质因子贡献的收益率,其中特质因子是因子组合之外的因子,是因子未能解释产品收益率的部分。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出因子贡献的收益率部分,得到“区间因子收益率贡献”,分别得出产品收益率和因子贡献收益率。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结论:
量化CTA策略收益和长周期时序动量类因子表现显著正相关,趋势追踪是CTA 基金的最主要的投资方式。
量化CTA策略收益在长周期截面动量和展期收益率因子上表现不佳,
可能的原因包括:因子构建因素、测算区间因素、品种影响因素等(商品期货只是国内期货市场的三大类品种之一,股指期货与国债期货等金融期货也是重要的CTA 投资对象),当前市场上CTA管理人策略的复合程度,期货风格因子对收益的解释有限。
❖
其他机构对CTA策略归因分析
海通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团队从朝阳永续数据库上选取了2605个CTA基金产品,样本时间从2012年1月到2017年7月,
将CTA基金的收益来源分成两大部分:市场因子和风格因子。
针对期货的三大种类——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对应地,市场因子包括商品、权益和债券三种,其中选择南华商品指数作为商品因子,选择中证500指数作为权益因子,选择中债总财富指数(7-10年)作为债券因子。
风格因子包括动量和期限结构。选取了时间序列动量因子,回看期为20个交易日,持有期为5个交易日。通过做多展期收益率较高前20%的品种,做空展期收益率较低前20%的品种构建期限结构因子。
基于以上构造的5类因子,对选取的2605只CTA基金进行实证分析,仅纳入了有效数据长度大于50的样本。按策略类别下的回归效果以及相应的因子暴露展示如下:
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CTA策略,在不同的因子上暴露差别较大。
总体上,
随着一些新品种逐步上市,如中证1000股指期货/期权,工业硅、碳酸锂等品种以后有望上市,CTA策略产品的底层资产将有更多选择。复合策略的“CTA+”(+债券、+中性、+指增)等,也可以在不显著增加风险的条件下显著改善组合的收益性。展望未来,作为与权益资产具有极低相关性的稀缺策略,CTA依然具有中长期的配置价值。
本文由海川慧富旗下海川HighTrust首发
提示:海川慧富和海川汇富并非同一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