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股市30年——1993年-2016中国有多少只股票
中国股市30年——1993年(朱市)
1992年上证指数从800点开盘一个半月涨到了1500点。这种一个月就翻番的行情在中国股市的前几年十分普遍。
交易规则的完善属于市场建设初期的一个必经过程。1992年是中国的生肖猴年,面对股市这种上蹿下跳的行情,有人形象的说那年中国的股市不是牛市,不是熊市,是猴市。
初始数年,随着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证券委主任朱镕基主持并讨论出台监管文件,股市开启了几轮过山车走势。有人总结,中国的股市不是牛市,不是熊市,是朱市。据说朱总理知道后据说朱总理知道后也是开心一笑。
1993年2月16日沪深股市正式联网,像1991年那种沪涨深跌的情况,再也不可能出现。当日上证指数创下了1558点的历史高点,然后就不出所料的一路下跌。如果看到利好暴涨才冲高买进去的人,要等到六年后的1999年才能解套。如果一直持有到现在2022年,那么三十年他的收益率都跑不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规范化是1993年监管的主题,当时证券公司是可以挪用客户资金的,这就催生出后来的全球独家创新的严格的银证转账制度,使得客户的本金完全独立于证券公司资产,可以做到绝对安全。
同时还有证券公司可以给客户提供“信用买卖”,这种人为加杠杆的操作,在2015年还玩儿出了新的高度。在1993年就被禁止的“信用交易”。在2014年被重新翻出。重新包装后,引爆了2014年的杠杆牛。
1993年4月《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这就是《证券法》的前身。1993年7月青岛啤酒成为首家在港挂牌上市的内地企业,同时他也是第一家A+H股。
1993年8月中国央行要求各地人民银行分行对本地越权审批的金融机构进行清理。这种行政越权审批的情况在未来20多年里还有各种形式的变种出现。
除了监管新闻,1993年最精彩的就是开启了中国式的收购大战。9月,
中国宝安集团宣布通过二级市场持有上海延中实业5%以上的股份。这是中国首次并购浪潮,由此造
成了一波炒“三无概念”的行情。所说“三无概念”是指一无国家股,二无法人股,三无外资股。因为据说这种三无概念股特别容易被并购重组。
从炒作“三无概念”开始,中国股市开始这种有的有点道理,有的很无厘头的概念炒作。例如比较有趣的是2016年美国总统川普当选总统,当天中国的股票川大必胜涨停。
类似的这种炒概念还有大盘股概念,小盘股概念,还有2017年的漂亮50指数,但是据笔者多年观察总结,这些概念都是一时突然起来又突然结束,没有人可以靠炒概念在股市里真正长期稳定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PPI指数达到了24%。对股市而言,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可能就是PPI指标,它是衡量
工业企业
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如果要在a股用一个单一宏观指标去预测整体市场的盈利变化,那匹配一定是效果最好的。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
消费者
,所以,通常认为
生产物价指数
的变动对预测
消费物价指数
的变动是有用的。
原因在于ppI指标是与企业营收还有利润关联度最高的宏观经济指标。PPI为负增长,意味着很多企业营收也会负增长。
从2000年以来,每次PPI同比显著回落的不久,国家的政策都是开启大幅宽松。
在2001年PPI转入负增长,中国进入了第二次通缩。2001年2月,国务院就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
2014年7月国际油价暴跌导致了ppi大幅下跌,直接导致中国的货币政策从定向降准转到全面宽松。2014年11月。的降息直接引爆了2014年底的股票市场行情。
2021年10月,PPI达到13.5%后,开始下行,国家政策开始一路宽松。
好了,1993年的中国股市历史,就讲到这里,我是万物皆有期,点个赞,关个注,下次更新不迷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