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指南

【推荐】中国股市的来龙去脉(续10)——2007年的世界证券市场格局-2007年股票都翻了多少倍

小智 0

上升周期开启

(节选自本人2008年12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专著《拯救中国股市》)

第四章 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当今世界证券市场的格局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有效的股票市场对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十分关键。中国由大国经济走向强国经济,建立能如实反映现代市场经济本质和内在要求的强大资本市场应当是前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应对21世纪全球化挑战的现实主题和重大课题。

4.2.1全球证券市场的总体态势

1)2007年全球主要股市概况。

2007年,世界主要股指总体上涨,纷纷创下历史或阶段新高。期间,各主要股指曾出现三次深幅下跌:第一次出现在2月末,由于日元利差交易大量平仓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FED,以下简称“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发表美国经济年内可能衰退的讲话等因素引发,中国股市出现了“2.27”大跌;第二次出现在8月中旬,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第三次出现在11月中旬,主要由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美国次贷持续发酵等因素引发。各主要股市中:美国股市在2007年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在上半年,除2月末至3月中旬出现大幅下挫之外,美国股市主要股指均保持了2006年以来的强劲走势,连续创下历史新高。进入下半年,即使在次贷危机不断加深的状况下,依然顽强地屡创新高。虽然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11月中旬出现两次暴跌,但也正是在这个期间多次出现历史性突破。2007年7月17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盘中一度升至14,021.95点,收于13,971.55点。7月19日收盘首次站在14,000.41点;2007年10月1日,在第四季度首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收于14,087.55点,首次成功突破14,000点,继续刷新历史最高收盘纪录;10月9日,再次创下14,166.97点的新高,收盘达到14164.53点;10月11日盘中一举上摸14,279.96点,成为有史以来的历史最高点位。

自2006年10月份以来,道琼斯指数已累计55次在收盘时创出历史新高。同一日,标准普尔500指数也创下1,565.26点的历史新高,收盘达到1,565.15点,创收盘历史新高。纳斯达克综合股指也创6年来新高。2007年底,道琼斯股指、标普股指、纳斯达克股指分别收于13,264.82点、1,468.36点和2,652.28点,全年涨幅分别为6.4%、3.5%和9.8%。欧洲股市中,德国法兰克福DAX股指受德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鼓舞,一举创下8,106点的历史新高,年末收于8,067.32点,较上年末大幅上涨22.3%;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巴黎CAC40股指年末分别收于6,456.9点和5,614.08点,较上年末分别上涨3.8%和1.3%。亚洲地区除中国沪深股市显著上涨外,香港、韩国、印度、泰国、澳大利亚股市的主要股指全年分别上涨39.3%、32.3%、47.2%、26.2%和13.8%。仅有日本日经225指数受日元利差交易、日本经济增长放缓、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较上年末下跌11.1%,年收盘报15,307.78点。

2)全球股票市值分布状况。

全球股票市值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元区和英国,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增长较快。据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简称WFE)不完全统计,2007年末,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约为60.69万亿美元,较2006年末增长19.8%。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五家交易所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东京证券交易所(TSE)、泛欧交易所(Euronext)、纳斯达克(NASDAQ)和伦敦证券交易所(LSE)。2007年末,其股票市值在全球股票市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5.8%、7.1%、7%、6.6%和6.3%。五大交易所共占据全球股票市值的52.8%。2007年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市值增长显著,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占全球的比重为6.1%,位居全球第六位(见备注1)

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增长迅速,在全球的排名分别上升至第十位和第十二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球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出现巨幅增长,纽约证交所、西班牙证交所和上海证交所的股票市场融资规模位列前三位,其中上海证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额排名全球第二。

3)融资能力比较。据WFE统计,2007年全球股票市场共融资(包括首次公开发售和再融资)8,8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3%。其中,纽约证交所、西班牙证交所、上海证交所、伦敦证交所、香港交易所的股市融资规模名列前五位,其占全球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比重分别为15.5%、13.6%、10.0%、9.3%、7.9%。2007年全球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售融资规模为3,70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5.7%,占总融资规模的42%。其中,纽约证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伦敦证交所、香港交易所、巴西圣保罗证交所的首次公开发售规模位列全球前五位,各自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16.3%、15.7%、13.4%、10.1%、7.7%。成交规模方面,美国、英国、日本、欧元区的证券交易所位居全球前列。2007年,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含投资基金)成交金额100.42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8%。成交金额最大的五大交易所分别是NYSE、NASDAQ、LSE、TSE和Euronext,其全球占比分别为29.1%、15.3%、10.3%、6.5%、5.6%,上海证券交易所以4%的份额列居全球第七位(见备注2)。

4.2.2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相关情况

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崛起,无一不是通过提升金融地位和加快资本市场发展而实现的。甚至说,资本市场的强大与否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兴衰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仍旧牢牢把持着资本市场的关键场所。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和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心,纽约有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芝加哥是全球最大的场内衍生品交易中心,法兰克福有欧洲大陆最大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

西方资本市场的起源和发展本身充满着激烈的地缘角逐态势。1609年,荷兰于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使阿姆斯特丹成为17世纪的世界金融中心,但1635至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导致荷兰经济从此走向衰落,到18世纪依然一蹶不振。英国最早进行产业革命,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繁荣。19世纪末的第一次重工业化浪潮使得美国迅速崛起,纽约股票交易所一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易所,纽约也取代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美国一举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1913年,美国人均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并且由于美国持续打造金融帝国地位,积极推动并形成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科技发展浪潮,彻底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更加巩固了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和经济体对于发展资本市场和建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角逐日趋激烈。英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旨在促进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大爆炸”计划,随后的二十年内取得极大成功。的确,在人们的记忆和现实观感中,纽约被认为是毋庸置疑的世界金融中心。但是自“9·11”事件以来,纽约明显感到了有被伦敦取代的危险。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全球经济动力之都”——伦敦金融城,不仅被誉为英国的经济中心、更被伦敦人形象地称之为“那一平方英里”的宝地,聚集了50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世界500强企业中375家在此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世界第一家保险市场,著名的“劳合社”就诞生在金融城,全球20家顶尖保险公司也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公司。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和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心。作为全球交易中心,伦敦在时间上可以与纽约和东京金融市场实现对接,24小时连续营业,支持全球不同时区。现在已有547家外国银行在伦敦落户,居世界各金融中心之首。世界各大银行均将其全球股票战略部门设在伦敦。以外汇交易市场为例:英国(伦敦)外汇日交易额高达6000多亿美元,是华尔街的2倍,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资产。2007年,英国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Settlement,BIS)三年一次的调查,英国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的份额由三年前的31.3%升至2007年4月的34.1%,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美国虽处于第二位,但和英国的差距不断拉大,市场份额由三年前的19.2%降至2007年的16.6%。瑞士、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分别以6.1%、6.0%、5.8%和4.4%的市场份额占居全球第三至六位。而且,英国是国际银行业务量最为集中的国家。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IFSL)统计,2007年3月末,在跨境借出方面,英国占全球跨境借出总余额的20%,其次是德国(10%)、美国(9%)、法国(9%)和日本(7%);在跨境借入方面,英国占全球跨境借入总余额的21%,其次是美国(11%)、德国(8%)、法国(8%)和开曼群岛(6%)。不仅如此,全世界70%的国际欧元债券在伦敦交易。全球83%的顶级律师事务所将总部设在伦敦,金融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规模达100万人以上。2007年3月29日《华尔街日报》引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人认为,到2015年,全球第一金融中心是伦敦,13%的人认为是阿联酋的迪拜,10%的人看好中国上海,看好纽约的则不到10%。美国经济学家们对此感叹,有关伊拉克、阿富汗的报道充斥媒体,真让人担心美国决策者在这种气氛下忽视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另一场同样重要的战争,那就是对资本的争夺。 据美国汤姆森金融公司在2006年年底发布统计的结果,2005年向全球首次发行股票的大公司多数到伦敦交易所上市;2006年度仅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就达到320亿美元,比纽约股票交易所的187亿美元超出60%。欧盟和美国的强强争夺战已强烈地表现在资本市场上的“圈地运动”。以美元计算,自2003年年初以来,欧洲股市的表现远远超过了美国,市值累计增幅达到160%。而美股的市值增长仅为70.5%。在同期,欧元对美元升值了26%左右。不管是根据金融时报系列指数还是摩根士丹利系列指数来衡量,欧洲股市的表现都要好于美国股市。截至2007年3月底,欧洲股市总市值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双方的市值规模分别是15.72万亿美元和15.64万亿美元。有关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公开争夺也体现在媒体和投资银行机构的彼此攻渲:2007年3月15日,伦敦市政府委托进行的题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46个金融城市排名榜》的调查报告把伦敦评为第一名,而3月20日由纽约企业家联合会和普华永道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机会之都:21世纪商业竞争的指标》中纽约依旧排名第一,伦敦第二。两份报告,两个立场,两个白热化的各执己见,仅就表面看似乎属于“自卖自夸”式的轻描淡写,实则不然,都会影响巨大投资资金的流动。虽然还有隐含或者此消彼长的因素起一定作用,但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对金融阵地的争夺必将更加白热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自2003年以来强国所属的交易所之间的跨国并购。欧盟国家之间、美国与欧盟之间围绕交易所的并购展开强强对话和争夺。如纽约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和德国交易所对伦敦证券交易所,以及纽约股票交易所和德国交易所对欧洲联合股市采取的并购行动,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交易所并购风潮的实质自然是各个大国对经济资源和国家地位的战略考虑,这势必在整合主要资本市场的同时必然迅速改变世界金融中心的格局。

这里引用各国股票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作出分析。

表4-1世界各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系数

I: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系数

项目

资本化率

交易率

周转率

波动性

集中度

人均GDP

0.352

0.468

0.073

-0.288

-0.406

检验结果

0.393

0.242

0.864

0.489

0.425

人均GDP年增长率

0.701

0.636

-0.086

-0.037

-0.384

检验结果

0.053

0.090

0.839

0.931

0.453

年通货膨胀率

-0.564

-0.774

-0.577

0.759

-0.078

检验结果

0.145

0.024

0.134

0.029

0.883

Ⅱ: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系数

项目

资本化率

交易率

周转率

波动性

集中度

人均GDP

0.397

0.745

0.662

0.196

-0.088

检验结果

0.256

0.013

0.037

0.588

0.808

人均GDP年增长率

0.007

0.430

0.565

-0.049

-0.567

检验结果

0.984

0.215

0.089

0.892

0.087

年通货膨胀率

-0.307

-0.281

0.109

0.886

-0.265

检验结果

0.388

0.431

0.764

0.001

0.460

资料来源:孙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

《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P23

由表4-1得出结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资本化率与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检验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相关程度更高;反映市场活跃程度的交易率和周转率两个指标同样和人均GDP及其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市场的活跃程度和经济增长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一方面,资本化率越高的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越高,资本市场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也就越有效,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强,从而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越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其增长部门对增量资本的需求也就越高,这也会促进资本市场等金融体系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相伴,最终达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合理的定价。

表4-2:股票市场的国际比较(2006年末)

国家

股票市值

(10亿美元)

GDP

(10亿美元)

市值/GDP

(%)

中国

1146

2588

44.3

美国

25314

14979

169

日本

5489

5083

108

德国

1638

2858

57

英国

3794

2341

162

法国

2930

2108

139

意大利

2126

1784

123

西班牙

1323

1081

122

加拿大

1701

1089

156

印度

708

827

85.6

俄罗斯

1007

1005

100.2

巴西

1109

1106

83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公开资料整理所得 (股票市值包括各国主要交易所市值)

表4-2表明,截止到2006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化率大多超过GDP总量。新兴市场国家中,俄罗斯股票市值均达到GDP总量,印度、巴西也接近GDP总量。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证券化率在150%~160%,日本在100%~110%,英国在120%~130%。印度和巴西的证券化率在2007年上半年都实现了100%,中国股市在2007年8月也超过了2006年的GDP总量,在2007年达到了极致,创造出170%的全球主要市场中的第一高证券化率。2007年11月23日,《香港文汇报》援引国际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市值最大的仍然是纽约交易所,市值为16.28万亿美元。排名二到五位的依次是:东京交易所市值4.62万亿元;EURONEXT市值4.41万亿元;纳斯达克市场市值4.38万亿元;伦敦交易所4.2万亿元。上海交易所则排名第6,港交所排第7,多伦多、德国及西班牙则紧随其后。但是,中国证券市场10月份市值,如果将港股在内的中国股市总市值合并计算,港股总市值为2.97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倍;沪深股市的市值分别为3.018万亿美元和7,405亿美元,年增长都超过3倍,合计将高达6.73万亿美元,已超越EURONEXT、纳斯达克、东京及伦敦交易所,排行全球第二位。(注:以实际流通市值比较,中国的这一比值仅为33%左右)。这说明仅就股票市值来看,中国股市在当时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备注1:本书详尽叙述的中国沪深两市相关的合计数据以及沪深香港三个交易所相关的合计数据在后面章节统计较多。主要为论证比较提供数据支持。在本节涉及到的数据均按可比口径统计,即按交易所的各自数据统计。

备注2:相关数据引自中国人民月银行出台的《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本书引述的各种数据均来自权威机构或传媒载体。各个机构因统计来源不尽相同,略有出入。针对相同事件和时间区间的引证数据,均分列出不同数据的来源。

ogp测量仪测高度

上海三维影像测量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多少钱

ogp影像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