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4个沙漠正被消灭,王传福:中国1%沙漠铺光伏,能满足13亿人用电-光伏发电的效率是多少
沙漠是能源,如果在中国1%的沙漠面积铺上太阳能电池板,十三亿中国人的用电就解决掉了。
这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一档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
讲真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中国沙漠面积大约为70万平方公里,同时还有戈壁,面积大概为58万平方公里,加起来一共是128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3.5%。如果我们再算上荒漠化土地的面积,那就得到了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多说一句,其实我们平时说到的沙漠就是包含了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的。
261.16万平方公里的“1%”就是2.61万平方公里。如果把2.61万平公里的沙漠和戈壁铺上太阳能光伏板,那能发多少度电?
我国最大的沙漠生态光伏电站是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达拉特光伏发电基地,占地10万亩,年发电量可达40亿度。如果按照这个为基准推算,那么2.6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年发电量可以达到
15660亿度
我国2022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度,小于15660亿度,所以确实如王传福所说的那样,1%的足够全中国百姓的用电。
不过,我们也知道,这里只是生活用电,如果算上产业用电,那就不太够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度;
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度;
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度;
因此,中国2022年全社会总用电量为
86372亿度
,如果全用光伏发电,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概仅需要5.6%的沙漠面积。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沙漠面积全部用上,发电量可以达到2022年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8倍左右。
相信有人就要质疑了,这明显是不考虑成本和代价的操作。事实上,这里确实涉及到了施工难度、电力传输等一系列难题。然而我国真的在这方面进行了布局,要修建20个“三峡”!只不过不纯粹是太阳能发电,而是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个目标是中国在候雄心峰会上做出的承诺,也显示出我国致力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决心。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得《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截至于2022年底,我国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93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65亿亿千瓦。所以,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7.58亿千瓦。
而根据参考消息的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全国人大会议的间隙说:
中国将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不仅如此,在2022年初,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就提出:
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
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是2250万千瓦,相当于是20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这么大手笔的规划,让不少国外媒体感到震惊,还进行了专门的报道。因为欧洲对于电力的需求,其实与我国差不多,但是他们很难找到像我国这样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来进行集中修建太阳能、风能设施。
通过简单的加法,我们也不难发现,截止于2022年年底的情况,再叠加上规划中的,综合已经超过了12亿瓦以上,这里还不算上在建的。
这“4.55亿千瓦”装机容量正是规划在沙漠、戈壁、荒漠当中,主要分布在
腾格里
、
巴丹吉林
、
库布其
和
乌兰布和
四大沙漠边缘,因此这些风光发电基地也被叫做:
“沙戈荒”基地
。
其中,2022年8月3日,库布其基地项目成功获批。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也被人称为:河套沙漠。它的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约占61%,蕴含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不仅如此,库布其沙漠的三分之一面积已经被绿化,绿化面积达到了6000平方公里,该成果还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2022年12月28日,三峡集团宣布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正式开始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超800亿元,总装机规模达到1600万,其中包括8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和4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以及配套改扩建400万千瓦的先进高效煤电。
库布其基地的总装机规模和全球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相当,仅次于全球第一的三峡水电站。未来库布其基地全部建成后,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每年可以把400亿千瓦时的电送到京津冀地区,其中清洁能源的占比将达到50%以上,这相当于每年减少使用600万吨的标准煤,减排1600万吨二氧化碳。
而我国这一类风光发电机地不仅规模大,技术领先,还有个极为鲜明的特点,总结下来大概就是:
模式创新
、
一举多得
。
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海南州光伏产业园区
,它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
塔拉滩总面积达到了2136平方公里,原本这里主要是以戈壁为主,但是由于降雨偏少,过去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等原因,这里成为了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荒漠化面积达到了674平方公里,和新加坡整个国土面积差不多大。土地荒漠化也威胁着青海湖湿地、龙羊峡库区和黄河的生态安全。
后来,这里建设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的同时,还成功解决许多难题:
修复当地生态
治理荒漠土地
帮扶当地百姓
促进当地旅游
这其实是源自于一个光伏发电的世界级难题。当时工程人员发现,塔拉滩当地风力非常大,风的侵蚀和磨蚀地表的物质,并且会把这些地表物质带走。如果在这里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板,那风卷起的石子等物质会撞击太阳能光伏板,导致设备损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决定在建设太阳能光伏板之前,提前撒下牧草种子。这么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当牧草长出来后,就会起到一层屏障作用,地表的物质也就不容易被风带起来了。
由于这里处于荒漠化状态,工程人员们原本只是想着能长出足球场那样的草坪就不错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里不仅长出了牧草,还长得出奇得高,甚至可以说是长疯了。原因是光伏板削弱了风蚀作用,减少了蒸发,让更多的水汽留在土壤中,满足牧草生长。
这些牧草过高会挡住太阳能光伏板,降低发电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塔拉滩当地很干旱,牧草过度生长会有引发火宅的可能性。植被对于光伏发电造成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光伏产业面临得国际性难题。不过,这个问题被一个神奇的脑洞给解决了。
这个解决方法就是:
牧羊
。光伏产业园区有肥美的牧草,而当地牧民正需要优质的牧草,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唯一担心的问题就是:羊可能用脑袋顶太阳能光伏板。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工作人员联系了当地牧民,第一批安排了600只羊。大多数的羊进入到光伏基地后,基本都在埋头吃草,只有少数的羊对太阳能光伏板产生了兴趣,但都被工作人员进行了制止。
这个试验可以说是效果很不错。接下来光伏基地开始陆续引入牧羊,同时修建了四座羊圈。而在这里放牧的羊,后来也被亲切地称为:
光伏羊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
牧光互补
。
可能有人会纳闷了,这和修复当地生态,治理荒漠土地,帮扶当地百姓,促进当地旅游有什么关系?
随着太阳能光伏板大规模铺开,这些牧草也开始遍布塔拉滩,土地荒漠化被彻底解决掉了。由于土地荒漠化问题的解决,不少野生动物都来这里安家,野鸡、狼、兔子和狐狸都多了起来,生态也就逐渐恢复了起来。而生态的恢复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太阳光伏板是需要定期清洗的,否则会影响转换效率。光伏基地在安排牧民来此放牧的同时,也为这些牧民提供清洗太阳能光伏板的兼职,这样牧民可以在放牧的同时,额外获取到收入。
除此之外,由于光伏基地成为了优质牧场,光伏羊也形成了一个产业,被销往全国各地。根据青海日报的报道,铁盖乡2022年“光伏羊”出栏量预计达到5万只。
光伏羊产业的形成,以及光伏基地提供的兼职,都可以帮扶到当地百姓。根据报道,“光伏+精准扶贫”模式扶持带动贫困户7269户,年收入6000万元,每村年收益30万元。
总体来说,风光发电基地并不是纯粹是一个发电项目,它对于当地生态、民生都有重要贡献,这样的模式也被叫做:
“光伏+”的治理方案
,现在不仅有牧光互补,全国各地还出现了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光互补等模式。
“沙漠变绿洲”的案例,不仅出现在青海塔拉滩,其实在宁夏中卫的腾格里沙漠,光伏基地也使得当地6.5万亩沙丘变成了草原。而这种模式的不断复制,也将意味着未来中国西部的不少沙漠、戈壁、荒漠土地会被治理,最终转变成绿洲。所以说,
这哪是一个发电项目呀,这分明是一个沙漠治理项目、一个扶贫项目、一个生态治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