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投资平台 政府投资项目平台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地方政府投资平台,以及政府投资项目平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贵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题主想问的是贵港市政府的投资平台公司(市直属国企)吧。贵港已经组建了六大投资国有企业集团,分别是:
1、贵港城市投资发展集团(城投)
2、贵港工业投资发展集团(工投,原建投)
3、贵港交通投资发展集团(交投)
4、贵港金融投资发展集团(金投)
5、贵港农业投资发展集团(农投)
6、贵港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文旅投)
县域融资渠道有哪些
1、利用土地做抵押向银行贷款。
这一类的融资手段在绝大多数政府平台中都是借款的大头。
这类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在7%左右,其实很多区县级地方的政府平台是没有评级的,他们很难公开发债,地方上要举债,主要就是靠政府平台从银行拿贷款,尤其是在当地有营业网店的银行以及本地的村镇银行,这些输血政府平台的比较多。这类贷款一般要占到地方债务的一半以上。
2、公开发行债券进行的融资。
发行公开/私募债券的融资成本其实比银行贷款、信托都低,一般利率在3~7%之间。这类融资渠道的占比要看当地的经济实力了,经济越好的地区占比越高,经济差的地方甚至可能没有资格发债。
公开发行的债券属于标准化资产,发行的债券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公开流通买卖。所以经济好一些的地方政府会打造几个信用评级高的发债政府平台发债,而贫困地区则很难通过发债来进行融资。
3、从保险公司拿贷款。
走这一类通道的资金也有,它的融资成本跟银行几乎差不多,因为险资本身资金成本低,而且期限长,投放到政信类项目上的期限也很长,而且一般资金量比较大,也是一个很大的金主。
4、非银行类的非标贷款。
银行的贷款其实绝大多数走的也是非标的通道,就是说,银行把钱借给地方政府平台的债,它不能够在银行里或者证券交易市场里面公开买卖交易。能在银行里面公开交易的那种就是标准资产,比如北京债、四川债那种。
非银行类的非标借款主要就是:信托,定融,融资租赁的融资。同一家政府平台从这三个的通道上获得的融资特点就是成本稍高,占比低,期限较短,基本在两年以内,极少数有三年期的融资,对比其他渠道而言,非标准化融资的限制较少,往往在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体系中起着“备胎”或“润滑剂”的作用。
政信债就属于非标准化融资,一般地方政府会通过信用评级高的政府平台公司发行信托产品,或发行金交所产品,最终实控人都是地方政府,产品安全性还是相对稳健的。
什么企业是国资平台
国资平台就是有国企参与投资并控股的平台。去其他平台相比,国资系平台有着雄厚的资金资本,严格的运营与操作,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投资者本金的增值。
目前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国企投资,另一种是银行投资。而从股份占比来看,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国有独资平台、国有控股平台、国有参股平台。其中,国有独资平台最可靠,其次是国有控股平台、国有参股平台。此外,从国资股东背景来看,又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分别是国家层面、省和直辖市层面、市级层面、地区层面的国资股东。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后如何参与PPP项目?
1:先看清融资平台转型背景:在2016年取消财政“兜底函”之后,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更上层楼,其意义甚至大于审计署多次对地方债务的清理与摸底,因为这种措施其实是直接打掉了交易对手(金融机构)的准入,“城投迷信”被重创。在这种背景下(尽管2019年相关政策信号有所放松),平台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其依托政府信用举债的难度已经加大了。
2:再看清融资平台的转型节奏:坦白说,目前转型也是刚刚开始,大量低水平的平台(如区县一级)还没有什么新路,甚至说每天都在焦虑地思考——现在的债务怎么还?
3:如何看PPP与平台的关系:PPP的核心是“市场化”,即政府采购民企服务(资本投入与后期运营),也就是鼓励民企资金与民企管理进入原来被行政手段垄断的领域,这可以说是对内开放,也可以说是政府推动区域建设的无奈之举。从目前“入库”方向上看,我们认为,融资平台应该果断地拿出“未来收益稳健”、“民生急需领域”的优质项目寻找民企共同推进PPP,而不是停留在单纯举债、盲目推进(以政绩工程为先导)的过去。
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和政府投资项目平台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