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指南

古人倚南窗以寄傲,南窗有何风景?看看这幅国画里的南窗情趣

Sam 0

有画说|本期作品萧红亮 南窗新语1

萧红亮 南窗新语2

注:更多高清细节大图请往下翻.

作品名称:南窗新语系列

画家:萧红亮

创作时间:2017年

有话说|赏画随笔

赏画随笔:放下手机,来一次南窗夜读

晋陶渊明有名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南窗,自古文人读书用功圣地也!

南窗,字面意思就是指向南而开的窗子,古时房屋开窗一般都向南,向南而开夏日不被暴晒,冬天不受北风之寒,采光天然适合,自然也是学子用功最佳的位置,故而文人诗词之中多见“南窗”情趣,咏“南窗”而寄思。如今时代变迁,特别是城市楼宇窗户朝向以通风采光为主要目的,并不一定非要朝南开窗了,所以现在南窗也基本是泛指窗子了。

读书其实是一件极有乐趣的事情,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读书就是一个人让精神世界不断充实的基本方式,通过读书知晓天下大事局势,学习知识提高思想眼界,通过读书来获得文字乐趣和丰富情感,不光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修养,你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或者爱好所在选择所读,既自由又具有自主选择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也可以说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灾难。纸质书籍越来越少,捧着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几寸的屏幕占据了人们绝大部分的生活碎片时间,不断将读书行为排挤出正常生活空间,如果我们问问身边的人,大约百分之九十的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认真的翻阅过一本书了(除开那些为了考试之类的强迫性学习行为)。

读书能让人心情平复,而手机屏幕让人持续兴奋。读书需要平和安宁的状态才能沉浸其中,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慢慢让人从平时生活的喧嚣中逐渐安静,而手机五彩纷呈的各类资讯,高节奏的变幻、极富刺激诱惑的内容展示,让人目接不暇,持续保持一种亢奋状态,极可能的让人更多时间的使用移动资讯服务,让本来需要宁静休调的人们根本停不下来。

读书,是一种持续性、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一本书往往就是讲一个主题或一个内容,不会有太大的跳跃,通过逐页阅读品味,如同细嚼慢咽,最终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转化,因此读书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事情。而手机屏幕,碎片化的跳跃式内容,如同一段段的心灵鸡汤,短暂而易读,看到的时候觉得极有价值,但转眼就被其他资讯淹没,你的脑袋既记不住那么多纷至沓来的讯息,更消化不了那么多不同观点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快餐,仅仅是让人有一种吃得很饱吃得很爽的错觉,可以说,用手机看一年的互联网资讯内容,不如认真读一本好书。

作为成年人来说,读书行为往往是自发性的,你感觉有需要、有兴致了,才开始去做。有时候,也是良师益友的推荐引导,让你自发主动去学习,很少有受到强迫和诱导的。手机资讯就不一样了,他可以通过各种科技数据分析出你的生活轨迹、兴趣爱好、周边圈子,然后采用类似投其所好的方式,源源不断的将你感觉“喜欢”的东西推送到你手机屏幕,实际是一种强迫性的诱导行为,但是你却感觉不到那种软暴力,更不,会认为自己是受到了诱导。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一些负面情绪的东西悲观的东西,那手机可能会持续不断推送一些伤感的、抱怨的内容给他,不断引起他的共鸣,让他欲罢不能,这个人将永远活在那种悲观的世界里,更有可能越来越极端,这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但是读书不一样,一个悲观的人,有可能会主动意识去接近乐观的读物,希望由此改变,而身边的亲友也可能积极引导推荐他读一些阳光的内容,他的人生可能由此得以改变。

其实人们已经活在一个有虚拟计算机覆盖、无形调控人的外部精神资源的网络世界,而人往往毫无知觉,就陷入这种投其所好式的快节奏碎片化资讯海洋,越来越发达的人性分析数据,让资讯越来越精准的分门别类给不同的人投食,这将造就越来越极端分化的社会结构。

警惕起来,活在自己自主的精神世界里吧!放下手机,来一次富有情趣的南窗夜读,寻回真实的自我!

(文:路过)

有画说|不止有画,还有艺术想说话......画家肖红亮(萧红亮)(艺名曾用“萧潇”)、磊石轩主,湘潭人,1992-1993年进修于中国美院国画系;2009年起随周宗岱先生研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画院画家。

文字创作:有画说 路过 原创(注:文末另有说明除外、文字内容不代表画家个人观点)

作品图文授权:有画说所有推介的作品图片和文字均获艺术家本人授权

有画说致力于推荐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每期推送优秀国画书法作品并配原创文字内容,欢迎书画艺术爱好者交流,欢迎来稿。如对“有画说”栏目推介的艺术作品感兴趣的藏家,可关注沟通。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档隔热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