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废旧铝合金门窗回收公司
文章目录:
1、临沭:因地制宜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新路径2、临沭县郑山街道扎实做好农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3、临沭县大兴镇:秸秆变废为宝巧增收
临沭:因地制宜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新路径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现在扔垃圾,不能全倒在一起了,要放在不同的垃圾袋里;‘会烂的’垃圾装在黑色垃圾袋里,‘不会烂的’垃圾放在这个红色垃圾袋里。”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村民王丽熟练地介绍道。目前在临沭,混放是垃圾,分类成资源,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成居民新风尚。这是该县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临沭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据临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冬子介绍,县里围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实际需要,首先完善了垃圾分类功能设施,补齐末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先后投入700余万元,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分类垃圾桶3.7万多个,在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及部分机关先期投放分类果壳箱200余组,通过宣传引导和监督检查并举,全力营造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氛围。
从便民利民入手,根据产生生活垃圾的不同种类,区分农村和城区分类施策,探索形成农村以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为主,设立大件垃圾暂存处和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的“3+2”分类收集处置模式;城区以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为主,设立大件垃圾暂存处和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的“4+2”分类处置模式,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对“有害”类和“其他”类生活垃圾,由垃圾分类收集车运送到定点企业进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可回收”类由再生资源公司每日回收一次,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利用;“厨余”类委托有关专业公司托管,每日收集处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
目前,临沭县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已形成良性循环,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500吨,目前已消纳垃圾93.7万吨、发电2.8亿度;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年可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粪污10.8万方,产出有机肥5万多吨;“勤跑腿”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已回收可利用资源3600多吨。通过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能力,提升了城乡环境整体形象。(陈秀焘 石敬山 陈君)
临沭县郑山街道扎实做好农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
鲁网6月14日讯6月13日,在临沭县郑山街道朱果村土豆种植示范区内,一台地膜捡拾机穿梭于田间,将收获土豆时散落在地上的废旧地膜进行回收利用。近年来,临沭县郑山街道扎实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防控废旧地膜造成的环境污染,确保了辖区内土地安全。
该街道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技站、环保办、城管、环卫、村居(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业务指导及具体实施管理等工作,制定完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明确各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充分利用标语横幅、电视网络、微信群、发放宣传单、“村村响”广播、签订承诺书等多种形式,宣传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目的意义及有关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该街道招引百事公司落户郑山,为给百事“薯片”深加工项目提供原材料,在朱果村、新村、和平村发展有土豆规模种植4300多亩,土豆种植时覆盖了标准地膜,现在收获土豆采用了机械化回收技术,完成对地膜的回收利用,减少地膜污染。该街道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也覆盖了标准地膜,防控“白色污染”无独有偶。为统筹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街道以村居、社区为单位,设置了13个废旧地膜回收点,明确专人负责接收、登记、打包、出库等工作;紧盯夏收夏播、秋收秋种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回收清理专项行动,加强农膜科学使用技术指导,推动农用地膜资源化利用。同时动员广大农民动手捡拾清理残留在田地、村庄周围、道路两侧、沟渠河道等公共区域的废旧地膜及塑料制品。
街道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月度目标考核,街道纪工委定期对回收利用情况进行督导,及时掌握任务落实、工作进度、台账记录等情况,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居(社区)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明确各村居、社区保洁人员为废旧地膜回收的具体责任人,并按村居、主干道等划分回收责任区,实行网格化管理。
“回收的废旧地膜加工成地膜再生颗粒,再深加工成节水滴灌材料,助力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措施,既防控了白色污染,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该街道农技站站长张启强说。截至目前,街道已购置废旧地膜捡拾机3台,全部投入废旧地膜捡拾回收作业中,累计作业面积达4000亩,捡拾废旧地膜10余吨。(通讯员 李风雷)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09 鲁网
临沭县大兴镇:秸秆变废为宝巧增收
鲁网11月7日讯11月6日,临沭县大兴镇山西头村秸秆收储大户何宜德正在粉碎麦穣加工生产畜禽饲料。
农忙时收储,农闲时加工,秸秆变废为宝。大兴镇大力推进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将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秸秆粉碎加工生产畜禽饲料,经济效益可观。该镇仅山西头村4处秸秆收储点年可回收花生秧400多吨、麦穣5000吨,加工生产畜禽饲料销往全国多个省地,可增收280万元。(通讯员 王从金)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34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