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筑穿上节能“棉衣”——甘肃远昊节能保温科技有限公司小岩棉闯出大市场
“火焰温度在200度到1000度之间,用火枪喷燃岩棉的一面,另外一面的温度不高于人体温度。”在景泰县甘肃远昊节能保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办公室主任王钦弘现场为记者展示岩棉优异的防火性能。
对许多人来说,岩棉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这些外观看起来像棉花一样蓬松的纤维材料,有着出色的保温、隔热性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建筑和保温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岩棉源于火山喷发后,岩石融化形成的一缕一缕质地柔软的丝状物,这是人类对岩棉最初的认知。“通俗地讲,岩棉的生产过程就是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玄武岩在1700℃的高温中熔化后经离心甩丝,成为极细的岩棉丝,再通过铺叠、挤压、固化等多道程序,产出岩棉产品。”王钦弘说。
“可以开玩笑地说,我们是真正的‘点石成金’的行业。”王钦弘拿起一块岩棉板,向记者介绍,岩棉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具有高效节能、防火安全可靠、吸音降噪三大突出特性。
作为传统建材行业,曾经公司熔制工段采用冲天炉。一根根直指天际的冲天炉,以焦炭作为燃料,不断吞吐着黑烟浓雾,不仅污染空气,生产效率也不高。
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让企业对环保技术更新诉求日趋迫切。“我们将对3号岩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把冲天炉改造为电弧炉,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王钦弘算了一笔账,煤改电后,企业每年节省焦炭量5600余吨,同时可回收成纤工艺产生的废纤维、渣球,实现固废的重复利用,综合利用其他单位矿渣14000余吨,实现循环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记者了解到,甘肃远昊节能保温科技有限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8项,产品畅销西北五省。同时,通过迭代更新核心设备,屡次拔高工艺“天花板”。
“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建筑节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提高,多个省份出台条例,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由75%提高到83%,建筑节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王钦弘说,建筑节能的持续发展为岩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企业将抢抓发展机遇,为推进白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