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指南

为生态文明扛起责任担当

XiaoMing 0

治理后的红枫湖更加亮丽。

代表委员声音

省人大代表、花溪区石板镇副镇长曾志云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以后才会有更多精力和金钱投入到环境保护中,环境保护好了会吸引更多人前来投资。

花溪区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对项目的引进上做出了一些取舍,比如关停了黄磷厂、煤矿等高排放企业。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应该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用牺牲环境来获得发展是一种粗放的、原始的发展方式。去年“两会”上,我提的阿哈湖水源保护区治理的建议作为省人大重点督办建议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今年,仍把目光对准生态环境建设,关注绿色渣运。

贵阳:生态文明建设步履坚定

空气清新,碧水荡漾,林地长绿……过去一年,生活在黔中腹地的人们切身感受着生态环境的变化。

“中国避暑之都”、“国家森林城市”、“2014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榜首”……过去一年,“爽爽贵阳”尽情绽放着诱人的魅力。

1月23日,贵阳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正式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组的验收。“创模”工作决心大、措施实、有特色、效果好,成为考核验收组对贵阳环境保护的总结。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贵阳生态文明建设步履坚定,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做好创新驱动的文章。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从无到有、精彩亮相,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在贵阳的成功实践,让贵阳企业能共享北京的科技资源,促进了贵阳市和北京市高端科技资源的紧密合作,由此带动产业转型在创新驱动中的强势突破。

2014年,消耗资源少的大数据产业在贵阳后发先行,数据中心服务器突破2万台、呼叫中心坐席突破2.2万个,荣获“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称号,获批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同时,新医药大健康产业也蓄势待发,全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46亿元的36个新医药项目,占全省的54%。着力打造西部科技金融创新城市和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一批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在科技元素的注入下,煤电铝、煤电磷等传统产业转型加快。清镇煤电铝、息烽煤电磷等“四个一体化”项目有序实施,贵铝电解铝全面复产,贵钢新特材料短流程、黔轮胎异地技改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北汽福田与贵州云马合作的新能源客车投产下线,奇瑞轻型客车H3、H5系列生产线顺利转产至贵阳。

同时,贵阳采取“蓝天保护计划”、“碧水治理计划”、“绿地保护计划”三大措施,打造出符合贵阳特色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大气、水体、绿地污染防治贵阳新模式。

实施扬尘治理、油烟治理等七大攻坚工程治理大气,完成全市70万户居民天然气置换工作。淘汰黄标车1.43万辆,淘汰落后产能82.4万吨,二氧化碳减排43.78万吨。去年,贵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4天,较前年增加36天。实施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核心区搬迁,全面启动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孔学堂及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3大公园改造。

精耕细作现有资源,积极拓展市民活动空间。实施黔灵山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等一系列景观提升工程,增加绿地面积和活动空间5.8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 去年5月,贵阳全面启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10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在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生态补偿和加强生态执法联动等领域,实现全方面、多层次、高体系规划设计。目前,全省首单中国自愿减排(CCER)项目成功签约,实现碳交易零突破。

记者手记

虽然有着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欠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要发展怎么走?如果再走逐步工业化的老路、产业梯次转移的老路,重污染城市的今天就是贵阳的明天。贵阳选择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科技创新之路,在推进新兴产业生根发展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富士康、阿里巴巴、世纪互联等IT巨头与贵阳市签订投资协议,惠普、中兴、西门子、阿里巴巴、亿赞普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一批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贵阳正在日益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兴义市乌沙镇窑上村的植树造林活动。

代表委员声音

省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

在推动发展中,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我们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气候的独特性、差异性,已经显示了优越性和吸引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在保证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发展路子,让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黔西南之路越走越宽广。 黔西南要按照“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认真组织“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战,大力实施“153”造林示范带动工程,加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步伐,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党员带头、人人上山、村村绿化,确保完成全州所有宜林荒山荒地、25度以上坡耕地等200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把良好生态的优势持续保持下去,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黔西南:三年攻坚石漠化山头绿起来

岁末年初,黔西南州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暨“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项目在各县相继启动,通过各级各部门层层包保,各级干部和民兵预备役成建制参加造林活动,实现让“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的目标,推动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水平。

统计资料显示,黔西南州石漠化面积达到754.4万亩、潜在石漠化面积317.1万亩,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9.9%和12.6%,是我省石漠化最为集中连片的地区。2008年,全州8县市全部被列入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县。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探索出产业化治理石漠化的岩溶山区、高海拔地区种草养畜“晴隆模式”、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为治理石漠化提供了较好的经验。2014年,该州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

为进一步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该州提出了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暨“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计划。根据规划,从今年到2017年,用三年时间造林200万亩以上,使全州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47.32%提升到53%以上,全州所有可造林绿化宜林荒山荒地、25度以上坡耕地和山旁、路旁、水边、零星空地全部绿起来,实现石漠化区域植被全覆盖,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共进、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为完成三年攻坚任务,黔西南州采取层层包保制度,除了各级干部带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外,还以州直机关、县市、乡镇和成建制的民兵作为造林队伍,同时采取实施“153工程”和党政领导创办造林示范点等措施。其中,州、县政府及州直部门包保实施高速公路、公路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绿化示范带,共实施绿化示范带42个点420公里;乡镇(街道)、县市林业局分别包保实施高速公路、公路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绿化示范带,共实施绿化示范带277个1385公里;乡镇(街道)联系村负责人和包(驻)村干部配合村两委负责人,共同包保实施公路两侧可视范围绿化示范带,共实施绿化示范带1216个3648公里。此外,各县市党政班子成员还在主要干道两旁带头创办面积不少于500亩的造林绿化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实现“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的目标。

记者手记

2014年6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六部门联合批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我省将向石漠化发起总攻,用3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现有1042万亩宜林荒山的绿化,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作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该州把“石漠化山头绿起来”当做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可谓是牵住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黔西南州抢抓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机遇,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先行先试,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风景如画的纳雍县王家寨镇。

代表委员声音

省人大代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兵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取得的成绩,基层党员干部感受很深。 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我省牢牢守住“两条底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以迤那为例,交通、水利等设施日趋完善,使迤那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大力实施“七个两万”工程,蔬菜、烤烟、核桃、中药材、特色养殖等产业迅速崛起。山顶植树造林戴上了“绿帽子”,山腰退耕还林还草种树系上了“绿带子”,坡地种牧草和绿肥铺上了“绿毯子”。

毕节: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拉开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序幕。27年,毕节人用坚毅和执着在“生态癌症”的石漠化山区弹奏绿色旋律。

如今,面对守住“两条底线”的殷殷嘱托,毕节果断做出抉择:坚决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突破一煤独大的黑色经济,毕节迈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随而进。

曾经,毕节市决策层算了一笔账:毕节市工业总产值的90%,源自煤及其延伸产能系。这一盘算,让毕节人冒出一身冷汗。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毕节决策层痛下决心。这条路,毕节人用“两条腿”来走: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产业并举,一手抓能源、煤炭、“两烟”等传统产业的提质增量,一手抓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步拉升工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金沙县城东部60公里外的茶园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黔北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技改项目和“变废为宝”的金泉生物发电厂新能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威宁和赫章两县的群峰之巅,无数风车迎风而舞。在小坝工业园区,添钰动力、兴国新动力等20余家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企业竞相争艳。在大方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正迈开有力的步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产业超前布局,毕节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毕节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毕节决策层有自己的思考:不照抄、不照搬、不复制,因地制宜,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毕节奏响“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旋律。

思路一转天地宽。如今,黔西的钟山、大方的雨冲、金沙的后山、纳雍的王家寨等小城镇展示出各自的特色:山成了城镇的风景,城镇成了山的点缀;古彝文化、水西文化、夜郎文化等文化符号在这些小城镇皆有迹可循;“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环保”这些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随处彰显;支撑城镇化的产业发展亦各具特色。

如今的毕节,初步形成了以毕节中心城市为核心、各县城为骨架、中心镇为支撑,一般小城镇为补充的多层次城镇体系格局。这些城镇,处处体现毕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青山碧水,生机勃发,以生态自觉引领发展,毕节试验区处处彰显出跨越发展与生态建设并进的喜人局面。

记者手记

27年前,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因石漠化严重、生态恶化,被视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一段时期,以煤为主的黑色经济拉动了毕节的快速发展。然而,这让毕节陷入了经济爬坡、生态滑坡的发展怪圈。

毕节决策层意识到,只有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让跨越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相宜,毕节才能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

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立的“怪圈”,毕节正在践行自己的“良方”:建设生态文明,要通过更科学的制度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毕节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隔热门窗品牌

别墅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断桥铝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