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指南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城关镇红卫村

Tom 0

(厚重濮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慧军题写)

咱老家在哪里?村名咋来的?有多少姓氏?出过多少名人?有啥传说故事?一切尽在《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城关镇红卫村

【地理位置】

红卫街,位于濮阳县城内,距县政府驻地西1公里,与城关镇政府驻地翘首相望。东与北街为邻,南连国庆路,西接濮上南路,北靠红旗路。

【村名来历】

红卫街最早称舒家街,是由舒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此而得名。后因古县衙改建为仓库,此街位于仓库后面,故称仓后街。1953年至1966年先后更名北四街、北五街、民权街等。1966年改为红卫街至今。现在红卫街由仓后街、东新街、火神庙街、柳村等组成。

【民族人口】

红卫街有刘、李、舒、王、陈、张、胡、侯、袁、关、郭、孙、赵、裴、齐、宋、平、杨、贾、宗、翁、闫、焦二十三姓。其中刘、舒、陈姓居多,分别占总人口的13.4%、14.7% 和14.7%。大部分为汉族,回族占0.5%。有5个村民小组,468户2300人,耕地180亩。

【历史沿革】

红卫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自明朝建街以来至清末,隶属直隶大名路或大名府管辖;民国时期归濮阳县直辖;抗日战争时期设立城区委员会,归城区委员会管辖;1945年城关区改为冀鲁豫行署直辖市,红卫归市直辖;1950年政区调整13区一个镇,红卫街归城关镇委员会管辖;1949年至1953年为北四街、北五街,仍归城关镇委员会管辖;1958年取消乡镇建制,成立城关人民公社,更名为红卫大队管理委员会归城关人民公社管辖;1966年为民权街,同年改为红卫街;1981年改城关人民公社为城关镇人民政府,将红卫大队管理委员会更名为红卫街委员会,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至今。

【经济发展】

红卫街主要经济来源以养殖、务工、运输、经商等为主。20世纪60年代,水利条件差,粮食产量较低,群众收入微薄。70年代初期,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粮食产量逐步增长。与此同时,农业、副业、养殖业有所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业兴起,红卫街现有大、中、小营业楼13栋,沿街门市、店铺120余间,集体商业大楼2栋,以对外出租形式经营。红卫街开办有修理厂、家具厂、铝合金塑钢加工厂、停车场、家电批发商场、健身器材商场、面粉厂、肉食品加工和餐饮营业等,群众经济收入倍增。2005年至今,利用集体出资、个人捐资、国家扶持等多种形式,投资上百万元,硬化道路6876米,修建了仓后街提灌站。红卫街年总产值达300多万元,集体总资产达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9000元,部分居民盖起了小洋楼,达到了小康水平。多次荣获市县镇级先进党支部、五好村级党组织、文明先进村等称号。

【教育文化卫生】

近十几年以来,红卫街十分重视街道、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基本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突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街道宽阔、平坦,路灯明亮,摄像头大街小巷全覆盖,出入道路便捷通畅。建设了提灌站,全街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村民吃水、照明全免费。各街道全天有人专职清扫,保持了街道整洁。红卫街注重人才培养,凡考入重点的大学生,村委会予以资助,现在本科以上大学生达46人,其中研究生4人。

【土特产】

舒氏下水制作技艺是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下水”即指猪头和猪内脏,而内脏在冲洗烹制中却十分讲究,处理不好,不是发苦就是存有异味,濮阳“舒氏下水”享誉濮阳内外,口感纯正,香而不腻,色泽鲜嫩。

【文物古迹】

濮阳北门楼

195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坐火车路过新乡,在火车上接见新乡地区各县县委书记,当介绍到濮阳县委书记王惠民同志时,主席一面亲切地握手,一面饶有风趣地问道:“啊,濮阳,濮阳有个北门楼吗?”有点紧张的王惠民,随口答道:“有”。他回县之后,便立即让文化馆考查北门楼的所在。

经考查,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三国演义》曹操、吕布“濮阳之战”,斩吕布于“白门楼”。此说显然是错误的。另一说法是北宋时期“宋辽之战”,寇准陪同真宗赵恒观战所登的“北门楼”,就是原濮阳城的北城门楼。因为宋辽的“澶渊之盟”,是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宋真宗登北门楼以观辽兵,不少史籍均有记载。毛泽东同志问的“北门楼”,确指此事无疑。地址即现在的濮阳县城关镇粮所后边。

玉皇阁

濮阳玉皇阁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阁旁有千年古槐,亭台楼阁和古树交相辉映,十分壮观,后来毁于日本侵略中国占领濮阳时。2009年5月,红卫、胜利、北街三个街委领导班子多次请示政府机关进行考察,重建大殿,塑造铜像。各街委抽出精干人员进行建设,总投资70万余元,由三个街委集资和个人投资,于2010年2月竣工,对外开放至今。

【民间文艺】

红卫街有传统民间文艺,大多起源于明朝,如跑旱船、老翁捉海蚌、大头和尚、秧歌、锣鼓队等。

【古今名人】

刘芳园(1903—1971),字晏春,亦名雪岭,中共党员。濮阳县五星乡人,祖籍红卫仓后街。曾历任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长兼党校校长,平原省组织部长,省纪委书记,中央监察委员会监察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中共七大代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秀贞(1911—1992),女,曾用名洁婷,曾任民国濮阳县政府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妇女会理事长。

王伟民(1918—1940),原名王金声,中共党员,先后任冀鲁豫边区独立大队政治部主任、三旅八团政委、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李来兴(1923—2007),中共党员。1955年评为安阳地区劳动模范。

张登合,1924年生,曾任濮阳县企业局副局长。

张敬新,1925年生,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89206部队师政治部主任。

焦海泉,1926年生,中共党员。曾任冀鲁豫九分区侦察连通讯员,参加过睢杞、平汉、淮海、渡江战役和贵州剿匪战斗。1963年晋升为少校军衔。

舒银礼(1927—1969),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革命,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福建、进军大西南和贵州剿匪战斗,荣立二等功一次。1954年转业,先后任区委书记,黔南州中级法院司法行政科科长,刑事审判庭庭长,劳改处副处长等职。

李瑞斌,1929年生,中共党员,二等乙级伤残军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石家庄战役时腰部负伤。同年,任塘沽海岸炮团三连连长。曾任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享受盟市级待遇(地委级)。

王金星,1939年生,濮阳县职高高级教师。

王全鹏,1940年生,濮阳县三中高级教师。

王丰臣,1942年生,中共党员。曾任濮阳市审计局长、党组书记。1989至1995年荣获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濮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995年获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论文优秀奖。

王金澜,1943年生,中共党员,曾任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孙兴全,1943年生,曾任濮阳县工行会计。

焦高景,1948年生,曾任濮阳县人大财经委主任。

舒登臣,1948年生,中共党员。曾任贵州省纪委纪检监察副主任。曾荣立三等功两次。

刘全兴,刘新洲,舒艮礼,李发财,舒保玉,革命战争年代在不同战场英勇负伤或流血牺牲,其中刘全兴被部队授予高等军衔。

刘同群,1950年生,曾任中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

舒梅英,1954年生,女,曾任濮阳县纪委副书记。

王志明,1963年生,濮阳县公安局副局长。

王大林,1973年生,濮阳市爱卫会副县级调研员。

【历史事件】

盐民暴动

濮阳、滑县、内黄南临黄河,盐碱地多,无法耕种,盐碱区村庄的农民只得依靠做小盐买卖维持生计。清末民初,军阀混战,匪盗猖獗,海盐内运受阻,不少地方食盐紧缺。1927年,北伐军进驻濮阳,封了盐务局,取消了盐业专卖,致使做小盐者骤增,贩盐业更加繁荣。

1930年,天津长芦盐业公司买通官府,收回专卖权,成立了盐务局,在城内设了盐店。他们一边销售海盐,一边向

做小盐者征税。后来,由于海盐内运量大,小盐就成了海盐独霸市场的障碍。长芦盐业公司便实行海盐专卖,把小盐变成“私盐”,严禁上市买卖。国民党县政府发布告不准生产小盐,长芦盐业公司派盐务缉私队(简称盐巡)在濮阳、内黄、滑县一带下乡砸毁熬盐锅、盐池,抢夺做盐工具,抓捕盐民、盐贩,引起了盐民愤怒。为了生存,在濮阳西街盐民吴保合带领下,联合红卫街(原名仓后街)、北街盐民同盐巡作斗争,他们仿效盐贩的形式团结在一起,联手对抗官府,保护自身利益。见盐巡来得多时,他们就躲开,盐巡来得少时,他们就拿着钉钯、刮刀一起出动,轰赶盐巡。

从1930年开始,中共濮阳中心县委为了推动革命的发展,积极组织党、团员,深入盐区,发动盐民起来斗争。1932年春,在中共濮阳中心县委王从吾、高克林、刘晏春等人的领导下,盐碱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盐民斗争,号称十万大军,涉及濮阳、滑县、清丰、南乐、内黄等十三个县的盐民,聚集在濮阳城内,与盘踞在城内北街王家大院的盐巡作斗争(当时红卫街有刘全保、李发兴、李付兴、李双林、李玉林、刘心成、刘同喜、刘同顺、舒景春、舒双保、舒明春等多人参加了盐民暴动),迫使国民党县长孙培基答复盐民三项要求:一、驱逐盐兵出县境;二、小盐开禁,买卖自由;三、不拿税收。盐民暴动取得了胜利。濮阳盐民暴动的胜利,带动了各县盐民斗争,之后,滑县、濮阳、范县、清丰周围地区相继发动了不同规模和形式的盐民斗争。濮阳盐民暴动是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壮举,冀鲁豫边区盐民斗争从此蓬勃开展起来。

【村中故事】

毛主席曾经问过咱濮阳的北门楼

濮阳县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特别是北宋时期的澶渊之盟,让后来为之而生的褒贬话题从没有停息过,宋真宗曾登上过的北城门楼,就连毛主席也亲口询问过。毛主席为啥会问到这个问题?当时是啥情况?

1958年10月下旬,中国大地上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仍方兴未艾,不断升级。这时,毛主席和党中央通过调查研究,开始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尖锐的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在郑州召开有中央和地方部分领导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会议召开前夕,中共河南省委通知新乡地委:毛主席由京赴郑州途中,在新乡车站停留。要求地委负责同志作好汇报工作的准备,并由地委负责通知先期到七里营作调查研究工作的田家英一并来郑州参加中央工作会议。

11月1日下午,地委召开了各部办负责同志和县委书记紧急会议,对毛主席到来后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要求遵守纪律,对会议内容绝对保密。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史向生,祖籍河南省濮阳甘露集,生于河南省济源县。)于晚7点也赶到新乡,专程迎接毛主席。

当时的新乡地区,已经在1958年3月与安阳地区合并。合并后的新乡地区共辖新乡、安阳、焦作、鹤壁四市和24个县。

晚上7点钟,主席专列停在新乡车站。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新乡地委书记耿起昌、专员李炳源、新乡市委书记张苏斌登上列车。

耿其昌简要地向主席汇报了新乡地区大跃进和农业合作化的情况,尤其新乡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县一社的情况。毛主席颇有兴趣地问:“是哪个县?谁当书记?谁当社长?”耿其昌说:“修武县,是个小县,15万人口,原县委书记任公社书记,原县长任公社社长。”主席听了,哈哈地笑了。耿其昌乘机汇报说:“主席,我们正在召开扩大会议,各市县的书记听说主席途经这里,他们也都来到车站恭候,想得到主席的接见。”主席笑了笑说:“先让那个一县一社的书记来谈谈。”于是,修武县委书记张洋芹登上专列,向主席汇报工作。

这时候,陪同毛主席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和铁道部长滕代远考虑到主席沿途多次召开各地区负责同志座谈会,惟恐累坏身体,加上天气转寒,又是晚上,下车接见惟恐有失,想让主席尽快离开新乡到郑州休息。

听到这个消息,等候在车站的人们心情非常焦急。情急之下,大家恳求田家英出主意,于是田家英给大家出了个留住毛主席的好主意:让七里营的同志以人民公社的名义,写张大字报,希望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此计果然很灵,毛主席一听说有大字报,决定列车停下,召开座谈会,看看大字报。田家英向地委传达了毛主席的意见:为便于谈话和讨论问题,座谈会规模不宜过大,以10人为宜,会议结束之后,再下车,接见参加地委扩大会议的同志。顿时,等候在车站上的地、市、县委负责同志沸腾了。

经过研究,地委选定出参加座谈会的10位县委书记,他们是:林县的杨贵、安阳县的陈春雨、内黄县的杨树勋、濮阳县的王惠民、封丘县的韩鸿绪、延津县的苗润生、原阳县的王九书、修武县的张洋芹(已上列车)、温县的李树林、济源县的侯树堂。

9点30分,耿起昌带领选定的县委书记登上列车。由于当时濮阳县归属新乡专署,时任濮阳县县委书记的王惠民有幸参加了这次短暂的接见。

在列车的会议室里,毛主席同大家一一握手。当点到延津县县委书记苗润生时,毛主席说:“苗润生,你是苗族?”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点到内黄县县委书记杨树勋时,毛主席说:“内黄(行),还有没有外黄(行)呀?”点到濮阳县县委书记王惠民时,毛主席问:“濮阳还有北门楼吗?”点到温县县委书记李树林时,毛主席说:“温县是司马懿的故乡。”点到济源县县委书记侯树堂时,毛主席说:“济源有个王屋山,是愚公移山的地方。”点到安阳县县委书记陈春雨时,陈春雨向毛主席提出赵匡胤在安阳县水冶镇炼过铁。毛主席说:“赵匡胤祖籍涿州,生在洛阳,他祖父当过涿州、冀州刺史,他父亲做过后唐、后晋的点禁军,不知道赵匡胤还在安阳炼过铁?”毛主席风趣幽默的谈话,加之跟随主席的摄影师侯波不停地拍照,接见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一阵阵笑声中,大家紧张的心情逐渐松弛下来。

座谈会接近尾声,已是晚上11点,毛主席问:“你们这里还在搞‘连轴转’?同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会转死人的哟!种地要讲科学,不是说过嘛,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嘛,有人就是不结合,不行啊!”说罢,毛泽东看了一下表,从坐位上站起来,对大家说:“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喽,到此结束。”

经过短暂的休息,毛主席又接见参加地委扩大会议的地、市、县委领导同志,直到11月2日零时30分,毛主席的专列才离开新乡车站。

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刘芳园

刘芳园,字晏春,亦名雪岭。19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师范,毕业后在季家寨、王花园、寺上和城内模范小学任教,1929年秋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濮阳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濮阳中心县委书记,直南特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豫北地委书记,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长兼党校校长,组织部长,鲁西特委书记,平原省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省纪委书记,华北局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委监察员,中共七大代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土地革命时期他领导发动了盐民暴动,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惧敌人悬赏缉拿和严寒酷暑,跑遍冀鲁豫交界的城镇乡村组织抗日游击队,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发展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正确执行土地政策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并率领群众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为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从事监察工作,多年体察下情,伸张正义,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称刘青天。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昼夜操劳,亲赴广东筹措钱粮,帮助濮阳灾民渡过灾荒,为国为民积劳成疾,不幸于1971年6月在焦作市逝世。族人为纪念他,特刻碑、建碑亭以垂永志,此碑立在红卫赵北沟南侧。

抗日英雄——王伟民

王伟民,1918年出生,濮阳县城东新街人,原名王金声,字玉振,曾用名洪建民、洪学玉。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省立大名第七师范学校,在大名七师期间,是他接受马列主义,充实知识,显露才华,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当时日军已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国难当头,民族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游行示威,抵制日货,揭露帝国主义罪行。

1938年王伟民学习结束后,被派到直南地委作民运工作。在地委工作不久,地委令王伟民发展地方武装。他根据党的指示,返回濮阳一带,积极发展地下党员建立抗日组织,先后在七保寨、大韩、两门等村,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1938年底,为了保家卫国,抗击日军,濮阳和滑县建立了抗日独立大队。1939年2月豫北地委成立,王伟民任政治部主任。3月地委派王伟民任东明县委书记。9月重返独立大队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独立大队改编成三旅八团,王伟民任政委,9月,王伟民调到冀鲁豫二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公私分明,非常廉洁。1940年12月29日上午正在王丁村开会,被日军从五星大井开来的9辆汽车和两个“铁牛”包围,王伟民一边和敌人战斗,一边掩护群众转移撤退,在撤退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王伟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

桑间濮上

桑间在濮水之上,春秋时卫国地。濮水,也叫濮渠,流经春秋卫地。源有二支,一支首受济水于今封丘县西,东北流;一支首受黄河于今原阳县北,东流经延津县南。二支合流于长垣县西,经滑县、濮阳县入山东注巨野泽。濮阳即因此水而得名。后因黄河决口、改道,渐被淹没。  春秋时,濮水之畔,土地平阔气候温和,桑树遍野,谓桑间濮上。当时卫国音乐不仅优美动听,而且相当普及。在濮水岸边,桑树林中,青年男女边劳动边歌舞,谈情说爱,自由自在。“桑间濮上”则正是当时这里繁荣景象的具体写照。

望河兴叹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四次到卫(今濮阳)。到卫国后不得重用,就想西入晋国去拜见权臣赵简子(即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到了黄河岸边,听说窦鸣犊和舜华被杀,望河兴叹说:“黄河之水是多么壮美啊!我不能过河了,这都是命啊!”子贡上前问他:“为什么?”孔子说:“窦鸣犊和舜华这两个人都是晋国有才德的大夫。赵简子不得志时,曾用这两人辅佐而取得政权,现在得志了反而把这两人杀了。我听说,一个地方的人,如果剖开动物的肚子杀死幼子,麒麟是不来的;竭水而渔,蛟龙就不肯调和阴阳了;弄翻鸟巢打破鸟蛋,凤凰就不愿飞来了。连鸟兽对不义的人都知道避开,何况我孔丘呢!”随后,又返回卫国。

隔热门窗品牌

品牌系统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