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300万买基金一年赚不到两万都谁还买基金基金挣钱吗
权益市场业绩影响到了公募热度
时间转眼来到2023年年中。公募基金整体在这半年中有何进展?
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以三年时间区段看,公募发行规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来源:万得
如上图所示,据万得,2020年下半年,公募基金发行份额超过2万亿份,2021年上半年达到约1.6万亿份。而今年上半年的公募基金发行份额仅仅达到约4900亿份。
第二,三年中新发基金类型占比出现明显反转。
从下面两个拼图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到,2021年上半年发行的基金中,以份额计算,混合型占到近64%的比重,股票型占到约14%,而债券型的占比约为18%。而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债券型占比达近64%,混合型只占近20%,下降幅度巨大,而股票型占比下降比较少达到约12%。
2021年上半年不同种类基金发行份额占比
来源:万得
2023年上半年不同种类基金发行份额占比
来源:万得
以发行数量上来说,上半年共有609只新成立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有168只;股票型基金新发142只;混合型基金新发198只。
第三,公募整体规模增速放缓。
如下图所示,截至2023年5月底,公募基金净值大约27.8万亿元,而2022年12月底的净值大约为26万亿。5个月的增长率仅有约7%,和前两年相比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分类型看,五个月间,货币基金净值的涨幅最快,其次是债券基金;股票型基金净值的涨幅相对来说就很微小了,仅有大约1200亿元,而混合基金净值甚至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约4000亿元),成为今年来权益类基金规模受限的最好注脚。
来源:中基协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明显感觉以上三个特征其实都能归结于一个论点:
权益类基金热度消退,影响到了公募整体的发展速度。
市场风格生变
权益基金规模受限
那么,造成权益类基金规模受限,热度下降的原因到底为何呢?
隔壁老邢综合了市面上的各类研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是导火索。
最重要的问题是:
从去年开始,股市行情出现震荡,除了电信服务、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少数赛道,众多行业板块普遍出现了赚钱效应明显下降、波动率明显提高的走势。
这其中有两个特点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是当前板块之间的轮动非常迅速。
从2021年开始,很多人应该注意到市场资金在板块之间游走的时间间隔明显缩小了,频率明显增加了。
类似以往那种可以持续“红火”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板块或者赛道在这两年里明显减少。各位可还记得前两年一度涨势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白酒、医药?大量基金重仓于这几个赛道中的头部企业股票,但今年以来这几个明星赛道的跌幅都很大。没有出现具备持续性的赚钱效应。
这对权益类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尤其是对明星基金经理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旗下所管理的基金规模非常巨大。
面对风格转换如此快速的市场,“船大不好调头”的明星基金经理几乎只能坐看自己的业绩持续下滑了。
此外,如果我们以今年以来业绩作为判断标准,可以看到布局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权益类基金业绩处于领先位置。
这和大语言模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有直接关联,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华尔街为例,截至六月底,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上半年结束时上涨了32%,而标普500指数上涨了16%。AI公司大多会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
涨势名列前茅的是Facebook母公司Meta和等成长型股票,二者各自上涨了一倍多,还有零售业巨头亚马逊,上涨了55%。这些股票全部都是AI概念成长股的典型。
全球的投资者在上半年几乎都在期待一件事:
由AI所引发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那些AI赛道中的科技企业将直接获得丰厚的利润。
话说回来,市场随时都在变化,基金经理们肯定不是神,而是凡人。只要基金经理们是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后而做出的投资决策或者个股选择,这半年的业绩无论好坏就都是合理的。
基民们大可不必因为自己错过了AI或者“中特估”热潮而沮丧,也不应该一窝蜂地赎回、申购去聚集到特定几个赛道。
关键的问题是,从长期角度看,自己是否还信任眼前这位基金经理呢?
市场风格的变化直接导致上半年权益类基金整体业绩比较差。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降1.48%;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则微涨0.02%。
收益要明显低于万得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的2.11%以及万得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的1.19%。
“用脚投票”——当前基民更喜欢债券型基金的理由也就不言而喻了。
尾声
当然,除了市场风格和业绩影响到了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上半年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利好的因素。
同花顺数据显示,上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1833.24亿元,远高于去年全年的900.20亿元。6月,北向资金净流入140.26亿元,恢复净流入态势。
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似乎正在加强。
#基金那点事儿#
公募REITs、QDII基金等在上半年发展稳定,也让很多基金有了更多元的投资选择。
不管是权益类也好,固收类也罢,只有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才是基民们应该考虑的。
#大妈300万买基金一年赚不到两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