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300亿这支大健康母基金开始投资了母基金二级投资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以及广东恒健和广州开发区全部完成对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的首笔认缴出资,同时该基金在基金业协会完成产品备案。这标志着,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正式进入实质性投资阶段。
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是国内首支由国资发起设立的中医药基金
,
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
,
其中投向广东省不低于60%,将重点支持中药制造、中医服务、中药材加工、中药材种植等领域,并适当向医疗大健康领域拓展。
据广东省中医药局此前公布的公开信息显示,该基金承担实施国家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责任,通过投资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赋能。基金主要投向中医药产业链、中医服务等产业提质升级关键领域,协助中医药在医疗体系中的角色提升,并适当向医疗大健康领域拓展。
投资方式以私募股权投资为主,同时可投资子基金等基金允许的其他投资形式
。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中医药的作用得到了更深的认识。
母基金研究中心发现,今年以来,促进中医药产业产业基金发展的政策利好不断:
2月,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其中提到,
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长期投资力度等
。
据商务部网站5月13日消息,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交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在创新支持政策方面,通知提出,
要充分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等现有渠道加大支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力度
。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设立的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参与:据国家开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该行高度重视以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2020年6月,开发银行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签署《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开发银行将把中医药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创新融资模式,通过投、贷、债、租、证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医药发展。2020年12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广东省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广东开恒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今年6月,国开金融联合广东恒健和广州开发区发起设立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由广东开恒负责管理。
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25.86万亿,是我国各类资管产品中规模最大、投资者覆盖面最广的类别。
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其中,第18条专门提到了创投基金和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并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合作。
对VC/PE行业来说,银行理财子公司并不能算真正的“长钱”LP,大体量的银行资金才是真正的长期投资者。
母基金研究中心发现,今年,银行系资金在股权投资行业也动作频频,除上述国家开发银行参与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的设立外,交银产投(杭州)股权投资基金、国寿(深圳)科技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均出现了银行资金的身影。
5月25日,光大集团与中国银行签约,拟合作推出一支绿色产业基金,这传递出令人关注的信号——在产业基金方面,银行已经悄悄出手了。此前,国有五大行出资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投资计划获得批准,也为未来银行能够出资母基金带来希望。
随着近期银行资金的活跃,我们也期待其在股权投资行业的更多参与。
此外,母基金研究中心注意到,经过疫情的洗礼后,生物医药成为了地方政府发力角逐的重要产业之一,
大健康母基金正在爆发
:
除广东外,无锡也在发力。4月22日,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在无锡举办。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在发言中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据了解,目前已有144家创投机构在无锡落地了总规模603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而在已有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
无锡谋划成立规模超过600亿元的母基金,专门服务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
。
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无锡深谙资本市场的力量。以2020年数据看,无锡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总市值超过6000亿元,位居江苏第一。其中,销售额超百亿的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12家。到2021年3月底,无锡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达到1052家,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135.96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57.73亿元,同比增长13.6%。
生物医药产业有着特殊性,尤其是研发必须具备前瞻性,故此企业上市后从产业特色看其实是一个新的开始。“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就需要谋划产业的上下游投资并购等,需要更大的资金规模,一般规模的创投企业就显得吃力。”无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泓骏对媒体表示,就生物医药企业上市以后如何再深入,无锡市政府已在协调成立规模超600亿元的母基金。
此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也在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
2020年12月16日,上海“生物医药”与“文化产业”两大上海市级基金就在上海启动。这两大基金分别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与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皆经上海市政府批准,由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发起设立并负责运营。
其中,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总目标规模500亿元、首期募资近100亿元,目标在于加快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充分把握“市场运作+产业赋能+政策引导”所带来的独特机遇,是市级层面重点产业基金。基金主要出资者包括上实集团、上海医药、国泰君安、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宁区、上海国际集团等。上实集团还将发起设立上海生物医药美元基金,首期5亿美元已落实基石投资者。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国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将导致国内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医疗服务行业包括医疗美容、专科医院、养老、健康管理、康复管理及保健等诸多领域。
自2009年启动深化医改后,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在全面下降的同时,医疗服务个人支出稳步增长,医院诊疗人次持续上升及每万人床位供给稳定增加,但中国每万人医院、医师、床位当前供给仍然不及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未来的3-5年内,市场将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下,“大健康”产业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浪潮,各方面资本积极涌入,市场潜力巨大,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期,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产业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将脱颖而出,成长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并且行业并购事件频现,将诞生大量的事件驱动型投资机会。
后疫情时代,“恢复”、“重建”成为各行各业的关键词,但对医药产业来说,如何准确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实现与资本的良性互动,是行业内从业者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疫情对医药生物行业既是一次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回顾2012到2016年四年间,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的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到了2020年,那些秉承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都获得了很大收益。去年6月份以来,陆续上市的医疗、大健康企业在二级市场均有不错的表现。以上种种事实,再次坚定了投资者对于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望。
母基金在医药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支持与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对于母基金在医药产业中的投资逻辑,我们认为,母基金属于长线投资类型,它在创业周期能够培养价值,同时也能够赋能实体经济。
未来母基金将会进一步覆盖医药的基础研究领域
,后疫情时代,中国母基金行业将会持续关注并一如既往地支持医药生物产业的创新发展。
大健康产业面临的黄金发展机遇毋庸置疑。不过,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大健康产业涉及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赛道极为复杂,且受政策因素影响很大、投资门槛很高,因此需要谨慎甄别,寻找具有认知优势的领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