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指南

【推荐】30年由1到100这里是苏州资本市场出发地东沙湖基金小镇

XiaoMing 0

1993年9月8日,“苏三山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苏州地区首只发行上市的股票,并由此揭开了苏州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序幕。如今,苏州迎来了第100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深交所成为苏州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

30年间,苏州紧紧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脉搏,资本市场“苏州板块”持续壮大。

这里是苏州资本市场“出发地”

从第一只股票登陆深交所,苏州开启了深耕资本市场不平凡的30年。

来自市上市公司协会的报告显示,从A股上市情况看,2000年以前,苏州累计仅有6家上市企业。2000年到2009年,累计共有21家企业上市,上市数量实现稳步增长。2010年、2011年,每年均有15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两年超过过去10年间的上市总数。在经历了新股IPO暂停和重启,苏州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开始加快。2017年,苏州企业聚灿光电在深交所鸣锣上市,苏州A股上市企业达到了100家,成为全国第五个进入“百家时代”的城市。从2019年至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创实力的提升,苏州上市成果不断“爆发”。今年2月,江苏保丽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不仅是北交所上市的第四家环保类企业,也是苏州第200家A股上市企业。“苏州A股上市企业‘从0到100’,用时24年,‘从100到200’只用了5年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从深交所出发,如今的“苏州板块”已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以及海外市场形成多点开花的多层次发展格局,不仅以科创板上市数量全国第三、北交所上市数量全国第二等备受瞩目,也形成了城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苏州上市企业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已汇聚了一批涉及产业链环节、多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还带动上下游行业企业,发挥着产业链强链、补链的重要作用。

2022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境内A股上市企业数约占全国4%,2020年以来新增境内A股上市企业数约占全国6%,充分体现了苏州经济的活力。

这些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深交所完成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等重大改革。改革后,深交所以“主板+创业板”的市场格局,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两翼齐飞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深市主板突出“大盘蓝筹”定位,聚集了一批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具有代表性的战略支柱产业。创业板突出“创新、创造、创意”主题,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支持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上市,加速形成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高地。而这样的企业筛选原则与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创产业加速发展的苏州不谋而合。2022年,苏州25家境内上市企业中,有9家选择在深交所上市。2023年以来,已有3家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深交所已成为苏州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

“苏州深交所上市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速度等很亮眼。”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已有15家苏州深交所上市企业先后入选相关成分股。2013年,收录了36家苏州上市企业股票的“苏州率先指数”在深交所推出,该指数是全国首个以地级市命名的股票指数。良好的市场表现还体现在苏州上市企业对资本市场工具的有效运用上。近3年,苏州深交所上市企业实施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635亿元,约占近3年苏州板块整体再融资金额的60%。

一些创新融资渠道的创新尝试也为企业持续再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022年12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的东方盛虹顺利在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募集资金超50亿元人民币,是2022年国内企业在瑞交所发行GDR融资规模第一大的IPO项目。截至6月末,东方盛虹市值761亿元,为苏州境内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企业。在成功并购斯尔邦后,东方盛虹已实现了从能源到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持续发力新能源、高性能新材料、低碳绿色产业等三大产业方向。

和东方盛虹一样,在苏州深交所上市的企业中,有近九成来自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创元科技1994年1月6日在深交所首发上市,是现存苏州上市企业中最早在主板市场挂牌的股票。海晨股份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创业板注册制试点首批挂牌的18家企业之一。维信诺是国内第一家拥有OLED大规模生产线、能够批量生产OLED产品的公司,曾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迈为股份完善改进了HJT丝网印刷设备,实现了整线供应能力,相关产品荣获国家能源局首台套,市场占有率常年位居行业榜首。东山精密分别于2016年、2018年收购美国两家公司,丰富FPC产品线,实现业绩突破,2022年又全力拥抱新能源的“新蓝海”,积极布局海内外生产基地,实现规模业绩的稳定增长。

在发挥产业引领作用的同时,苏州深交所上市企业创新特色非常鲜明。从资质看,100家上市企业有86%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56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有54家为高新技术企业。从科研投入看,2022年苏州深交所上市企业研发投入119亿元,同比增长2.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5%。科研人员方面,2022年底,苏州深交所上市企业已汇聚了一支超3.2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企业超过32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15%。

这些服务夯实发展基础

近年来,苏州牢牢把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育林计划”和“参天计划”,积极服务企业上市、服务上市企业,将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转化为苏州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的澎湃动力。

苏州早在2005年就出台《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更是积极为拟上市企业协调问题解决,为上市企业集聚高端资源,出台相关政策,对优质科创型、创新型企业从“上市培育”到“上市后做优做强”提供全周期的政策扶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离不开多层次后备企业培育体系的建设。苏州重点围绕瞪羚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创新企业等深入挖潜,根据企业体量规模、发展阶段、创新能力、成长规律等开展分类培育,在融资对接、资质认定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苏州上市后备企业队伍稳步壮大,常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打造联动服务矩阵是苏州构建后备上市企业培育体系的重要切入点。目前,苏州拥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期货公司1家,证券分支机构238家、期货分支机构50家,汇聚了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一批高端第三方中介机构。目前,注册在苏州的备案基金有2000余只,合计认缴规模8000多亿元。2022年,苏州还新组建了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更好地发挥对拟上市企业的价值发现、推动上市、资源整合等作用。

同时,苏州还吸引了三大全国性资本市场平台设立在地服务机构(基地)。以深交所为例,近年来,苏州不断强化与深交所的合作服务,根据苏州企业的行业特色、发展阶段、实际需求,通过全区域覆盖、全产业对接、全周期服务、全产品支持等方式,不断加大服务力度,举办各类培训会、政策答疑会、行业研讨会等,累计服务拟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500余家次。2020年,深交所苏南企业服务基地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基金小镇,在地化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22年,苏州又与深交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合作更加深化,推进深交所苏南企业服务基地和深交所苏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开展实体化运作,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与金融高效对接的服务,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

(苏报记者 杨帆)

影像测量仪仪

光学测量公司

OGP影像测量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