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老百姓的钱,为什么永远不够花?-负债比率多少合适
大家好,我是小司,点击关注 @小司聊理财, 有任何关于保险、房产、理财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小司哦~
周末在车上看到几篇文章,瞬间有点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文章都是在鼓吹中年危机的,从孩子上学,老人生病,婚姻突变,事业遇阻等多个角度出发,还有几个有名有姓,有年龄的“真实案例”,有的被逼上绝路自杀,还有去杀人的。还煞有介事地列出一些数字,什么
中国90%的中年人正面临着崩溃。
我就想问问,什么机构调查出来的90%?调查样本有多少?调查方式是什么样的?什么标准算作是“面临崩溃”?如果90%面临崩溃,那“已经崩溃”又有多少,还没有面临崩溃的有多少?
这些人为了耸人听闻,根本不考虑给多少人带去了负能量,一点社会责任心都没有。
前些年流行贩卖鸡汤,讲一堆人生大道理,最后不给解决方法;现在流行贩卖焦虑,讲一堆人生黑暗面,最后还是不给解决方法。
鸡汤加了两片黄芪,带了点药材的苦味和清香,但是喝下去是一样的油腻。
网络总把极少数情况放大,给我们一些错觉。
实际上,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家庭。
错觉一:中国有钱人很多?
前两天,老家一个朋友发给我一条微博热搜,说的是北京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在老师的邀请下,把家里的直升飞机开到了学校,目的是让孩子们能近距离接触直升飞机。
朋友问我:北京海淀区是不是很多人家里都有直升飞机?
必须承认的是,北京的有钱人确实比二线以下城市多一些,绝大部分也都是普通家庭。
2018年胡润财富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值为19.43万元,其中金融资产占家庭资产的比重只有16%。按这个数字算下来,人均存款大概是3.1万,咱们按3~4个人算一个家庭,
那么家庭平均存款就是大概10万左右。
而家庭存款上百万的又有多少呢?
报告没有直接的数字,我们只能推算。如果还按照家庭资产的16%为金融资产来算,那么需要总资产达到大约600万,才能拿出100万的左右的金融资产。而中国大陆拥有600万资产的家庭,大约有390万家庭,按照中国有4.3亿家庭来算,
百万以上存款的家庭占比只有0.9%。
但实际上,这个占比还未必能达到,因为越是富裕的家庭,往往金融资产比例越低,所以16%这个比例,在富裕家庭中应该更低才对。
错觉二:90后生活压力大?
最近有个数字狠狠地扎了90后一刀:
00后的平均存款是90后的两倍,00后的平均存款是1840元,而90后是815元钱。
很多90后看到后心都凉了半截。
但是,拿不同人生阶段的人比较本来就没什么意义。
很多90后已经步入社会,但是事业才刚刚开始,收入不高,却要承担大笔的房租、房贷开支,有的90后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已经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开始承受家庭的负担。
而00后年龄最大的也刚19岁,大部分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也就没有自负盈亏,所谓存款和收入很多都是父母给的生活费,也没有房租房贷等大额开支。
相比之下,90后存款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我相信再过几年,10后的存款也比00后多。
错觉三:中国老百姓穷?
既然大部分家庭都是这个普通水平,那是不是因为中国家庭普遍比较穷呢?
其实,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我们不说美国的穷人,就说美国的中产阶级。
最近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一份将要发表的调查显示,
美国三分之一的中产阶级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的应急费
;约6%的中产家庭甚至连通过借贷或变卖方式,也难以筹到400美元。
400美元是多少呢?大概是2700块人民币。
一个家庭拿不出2700块人民币,这在中国是什么水平大家可以自己考量一下。
什么样的家庭算是“有钱”家庭?
比如一线城市很多白领月入过万,但这可能是他们靠着996拼下来的收入,他们挣了很多钱,却只是银行里的数字,却没时间花;
但你要说996挣钱太累,没生活,不划算,可是这里面很多人就是心甘情愿放弃生活,就喜欢把全部时间精力都花在工作上。
谁有钱,谁没钱,这有可比性吗?
我觉得只要家庭财务是健康的,我们就没什么可焦虑的。
(1)合理负债
我们总说合理负债,但是负债需要把握好度,太高太低都不算健康。
这里给大家一个公式:
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这里面总负债,就是你所有还没还清的贷款、信用卡、花呗、亲友借钱等等债务总数。
总资产,就是你的现金、房产、股票、基金、债券等等全部资产。
一般来说,比较健康的负债比率的是50%左右。
严重高于50%,说明家庭债务负担过重,容易陷入危机;而严重低于50%,说明家庭没有利用好信用杠杆,面临资产贬值压力的较大。
如果你离50%略远也不用太担心,因为50%只是一个参考数字,在实际生活中,还要考虑到家庭情况调高或者调低。
越是符合这些特征:年纪较轻、家庭负担较轻、家庭有收入人多,负债就可以越高一些。
相反,越是接近退休,家里日常开销越大,能挣钱的人越少,负债就要低一些。
(2)足够的流动性
流动性也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一个问题。
很多投资项目看上去回报率很高,但是期限也很长,如果不考虑好这一点,那么就算有很多资产,却也会在最紧急的时刻拿不出钱。
但是也不用太紧张,
只要把3~6个月日常开支
,放在活期或者类活期的账户里,一般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近有很多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产品都能满足这个条件,比如我们一直推荐的众邦宝就很合适。
众邦宝是众邦银行推出的一款银行存款产品,受到银行存款保险保障。
年化利率3.8%,提前支取利率不变。
重要预告:
本周四(5月16日)17点,众邦宝利率将下调至3.6%,降息前买入的利率不变,有需要的朋友请抓紧时间,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3)充足的保险保额
保证负债不过重,保证日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还有就是保证有能力应对意外风险。
家庭最好用的风险对冲机制就是配置保险。
买保险说起来复杂,但总结起来也就几句话:
保费开支大概为家庭收入的10%,尽量买保额高一点的保险产品。
单个被保险人的重疾险的保额不低于50万,家庭寿险总额度不低于家庭总负债,另外再拿剩余的钱配上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
一家人保险配置顺序大体按照收入能力从高到低排列。
全家配齐保险后,基本上无论遇到什么意外,至少在钱的问题上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了。
结语
“有钱”是一个太过简单粗暴的词,它过分关注一个家庭财富的存量。
中国人总觉得钱不够花,因为中国人总是盯着存款,总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存够最多的钱,然后过好下半生,留给子孙后代。
但是正确的财富观念,应该把钱看做是流动的,只要家庭财务是健康的,就不用过分关注存量有多少。
不用羡慕别人家有多少存款,那些钱也不是一次性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用为了没影子的事情焦虑,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大家有任何关于保险、房产、理财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小司,点击头像进入主页就可以看到私信按钮哦。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获得与小司对话机会,不容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