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股市意见领袖三十人展望2023年下半年(1)-股票经济资讯
荣 兴 荐 语
今天是《荣兴下午茶》中国股市意见领袖三十人的第十四场活动,对2023年下半年中国股市的展望和评论。
中国股市三十位意见领袖:
有十位首席经济学家,其中两位三次参加总理经济工作座谈会;
有被新财富评为“研究领袖”的首席经济学家;
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年宏观、策略、行业前五名的头部券商研究所的专家,及三名白金分析师;
有在公募基金的优秀基金经理又踏入私募基金中的佼佼者;
有长期在股市实战中取得傲人成绩的个人投资者;
有熟知中国股市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大伽;
有跟随中国股市同成长,在各种媒体长久曝光的财经嘉宾、财经老记;
有对沪港通、深港通,美股、港股、大宗商品、黄金的分析专家,以及三地市场如何配置的研究者,
相信来自方方面面富有代表性的意见领袖的云集,博采众长的大讨论,一定会给投资者增添全方位的思考。
意见领袖的观点包括对市场的判断,对行业的分析,对头部企业的介绍,都不构成读者的投资依据。
1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委员会经济专委会副主任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约成员
* 政府多部委决策咨询专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亚洲金融智库副主任研究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合作委员会副主任
*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清华大学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14和2019年分别二次受邀参加克强总理经济工作座谈会
曾任
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
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兼首席经济学家从事宏观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工作二十余载,编著、翻译经济及证券类书籍多部,并在各类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百余篇,曾荣获“本土杰出研究领袖”、“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年度最佳首席经济学家”“金牌领队第一名”等荣誉。
被第一财经评为:2018年度最佳研究领军人物
领 袖 观 点
顺其自然:等待估值回升
从事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研究那么多年来,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经济增长那么快,为何股市一直不涨?”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
首先,股市究竟涨还没有涨,涨多少或者跌多少,都需要有一个观察样本和观察的时段。比如,从2007年年末至今,上证综合指数是大幅下跌的,但从2000年至今则是上涨的。当然,过去两年多来,股市表现欠佳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关于观察样本问题则需要讨论。上涨综合指数是全样本指数,目前全球大部分股市的都没有公布全样本指数了,绝大部分只公布成分股指数,如美国的三大股指都是成分股指数,其中标普500对应着500个股票样本。而印度的SENSEX30指数过去十年涨幅巨大,但只对应30个股票样本。成分股指数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断更新,也就是优胜劣汰,这就使得指数长期上涨的概率显著提高。因为企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如道琼斯工业30指数中,最初确定的30个样本股如今均已不在样本里面了。
其次,A股市场作为新兴市场,其在发展初期存在估值水平过高问题,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增加,估值水平不断下移成为趋势。从历史上看,估值对A股长期回报率的贡献为负值,主要是因为A股早期的估值水平较高导致。而企业盈利增速才是A股收益率的最大来源。
此外,A股市场存在不少公司在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的现象,这反映了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还需要提高。但这种上市后即“变脸”现象,也使得上市公司业绩与宏观基本面经常脱节。
第三,实际上股市对政策的敏感度更高,股市往往会预期政策的变化,故股市作为政策的晴雨表功能比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更强些。不仅A股市场如此,美股也是如此。例如,美股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
过去投资者习惯于“政策救市”,但政策刺激的效应往往短暂的,而为刺激经济所付出的代价却往往是巨大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经济经济要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也需要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这才是提升估值、带动股市向好的内在动力。
2
邵 宇
• 金融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牛津大学SWIRE学者,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泛海金融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理事、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成员。上海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
• 曾任职上海市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主任、西南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目前任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
• 研究领域覆盖全球宏观、中国宏观、权益债券投资策略和金融工程。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财新网专栏作者。代表作品包括《预见未来》《全球化4.0》《新政机遇》《穿越镀金时代》《危机三部曲》《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等。
2014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人、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2019年度、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首席经济学家。2021年参加总理座谈会,建言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被业界誉为新一代海派经济学家领军人物。
领 袖 观 点
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地缘政治危机仍存、GPT技术加速人工智能时代开启,全球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整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
机遇方面:
一是数字经济快速崛起。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一定程度上已超过资本和劳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最有力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2021年全球47个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比重达45.0%。其中,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为27.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55.7%;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速为22.3%,高于同期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增速9.1个百分点。目前数字技术创新是全球战略重点,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各国共同探索的方向。
二是绿色经济逐渐兴起。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过去8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这表明全球正深陷气候变化危机。气候变化是导致干旱、洪水和寒流等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的主要原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并寻找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新增长点,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经济绿色转型节奏,各国政府积极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重点。
三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化应用。近日来,ChatGPT的诞生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无限想象。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是近40年来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微观主体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并在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教育、医疗、金融等诸多行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
挑战方面:
一是地缘政治危机影响仍将延续。俄乌危机自去年初爆发以来,由于俄乌两国在全球粮食、能源和化肥市场的重要地位,全球能源和粮食受到危机冲击,供需严重失衡,市场急剧震荡,价格大幅飙升,特别是欧洲和国际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对全球能源和粮食市场稳定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俄乌危机还未解除,其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将延续。
二是欧美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近期,欧美国家的银行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宣布倒闭,接着互惠银行以及签名银行也在短短5天之内宣布破产倒闭,之后百年品牌瑞士信贷银行“暴雷”被瑞银收购。3月24日,德意志银行的股价在德国法兰克福股市也一度暴跌15%,成为欧美金融动荡的“风暴眼”。如果欧美金融监管当局处置不当,欧美银行业危机可能持续发酵,甚至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传导效应。
三是全球债务风险值得警惕。2022年12月初,国际清算银行表示,40个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已从2020年初的79%上升至90%。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非金融企业的企业债务高达8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98%,政府、企业和家庭债务的总和则攀升至290万亿美元。美联储激进加息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内金融体系,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会给新兴市场部分经济体国内公共财政带来新的巨大压力。
3
荀玉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上海市领军金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七连冠,荣获白金分析师称号,专著《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
领 袖 观 点
核心结论:
①从估值指标和情绪指标看,市场处在低位,价格指数隐含的基本面预期低,对比债市,股市性价比高。
②上半年行业表现与基本面相关性弱,历史上阶段性出现过这种现象,随着基本面向上拐点确认,下半年行情望由基本面主导。
③沿着高质量发展主线布局行业机会,数字经济是全年主线,目前阶段重视估值较低、基本面望改善的医药和基本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