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皇城镇坚持“四个一批”推进精准扶
新华网济南10月11日电 “我们皇城镇共有贫困户246户,我们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就业意愿、创业意愿和培训意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扶贫台账,为每位贫困人员因策制定就业扶贫方案,提升就业扶贫的针对性,确保就业扶贫措施与脱贫攻坚的关键要害有效衔接、有机结合。”临淄区皇城镇扶贫办主任赵云华说。
临淄区皇城镇位于淄博市东北端,拥有“临淄西红柿”和“临淄西葫芦”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西红柿第一镇。近年来,皇城镇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创新模式,形成了以蔬菜产业扶贫为主、多种措施并行的就业扶贫模式,坚持“四个一批”推进精准扶贫,完成脱贫人口399人。
产业发展就业一批
以蔬菜产业扶贫为主,积极建立“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救助平台,依托“翠竹”等13家农业合作社建立蔬菜产业扶贫开发基地,结对帮扶165户贫困户,通过物质救助、技术培训、提供就业等措施,带动困难户增收致富,共吸纳安置贫困劳动力52人次,实现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依托四官撑櫈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手工艺+贫困户”模式,鼓励鲁玉红木等手工艺企业对接帮扶困难户,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23人。
技能培训就业一批
充分利用思远农业合作社农技推广教育平台,举办困难户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大型培训会,同时依托蔬菜产业扶贫开发基地,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定期为困难群众举办种植技术、蔬菜分拣包装、大棚管理等实用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困难群众120余人次。
扶持创业就业一批
通过市场考察推介项目、劳动技能培训、信贷扶持、协调经营场地等措施,打造“贫困户+项目+技术+场地”一条龙服务模式,鼓励有志向、有能力的困难户创业致富。目前已实现户困难户自主创业3人。
政策兜底就业一批
针对特别困难家庭和劳动年龄偏大的贫困人员,重点开发镇村环境卫生保洁员、绿化服务员等公益性岗位,切实发挥了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目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16个,托底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人,使其拥有固定收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