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铝合金门窗
文章目录:
1、德州武城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2、生态环境部丨武城“共享工厂”活了小企业,强了产业群3、隔空送岗、视频直播,山东企业开工“样式多”,总有一款打动你
德州武城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昨天(11月23日)
武城实力亮相“智汇德州”!
签约两个重点项目!
▲戳蓝色字体了解详细内容▲
作为第四届
“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
县市区专场活动
今天(11月24日)
武城县“才聚贝州·创赢未来”
人才对接交流会举行
重点项目签约依旧不停歇
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恩鹤
县政协主席王志强
县委副书记季之岭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之荣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田志清
副县长路来风出席会议
会议邀请国家“万人计划”、
中交科创新能源汽车负责人詹文章
以及来自北京、天津、
济南、青岛等省、市高校院所、
行业协会的30余位知名专家教授
和央企名企负责人齐聚武城
会上
咱们武城的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接下来
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这些高端的签约项目
1
防排烟阀系列执行机构
以及优质风机配件生产线项目
(宁波东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武城县鲁权屯镇双创产业园,占地面积61亩,建设高标准局部双层车间5栋,建筑面积396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资金来源自筹,新上激光切割机、四柱油压机、剪板机、自动焊接机等生产设备共计308台,项目建成后年产800万套防排烟阀系列精密执行机构及20万套优质风机配件、1万套自动防火窗。
2
汽车空调管路生产线项目
(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新购设备有自动下料机2台,自动倒角机4台,成型一体机9台,五工位成型机8台,旋沟机6台,数控弯管机13台,清洗线1条,自动钎焊机18台,氦检机2台,装配线6条等。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汽车空调管路100万套产能。
3
自动化筑路设备制造项目
(江苏鑫涂机械有限公司)
占40亩,建筑面积约17000平。其中厂房建设投入2660万元,生产设备投入1250万元,环保设备投340万元,土地投入440万元,厂区硬化及绿化工程320万元,流动资金1200万元。
4
山东纬速铝业门窗幕墙
生产研发产业园项目
(山东纬速铝业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位于四女寺镇市南经济开发区海伟路北侧富民路东侧,占地160亩,总建筑面积74838平方米:新建厂房4座,办公及科研楼1座,员工宿舍及管理用房1座。资金来源企业自筹。新购置铝合金门窗生产线4条、塑钢门窗生产线2条、玻璃幕墙生产线1条、共106台套生产设备以及配套消防环保设施。项目建成后,设计规模为年产铝合金门窗100万平方米、塑钢门窗50万平方米、环保玻璃幕墙50万平方米、金属栏杆20万平方米。
5
三自风电场工程李家户项目
(三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武城县三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为北京三自能源有限公司与FAREAST RECYCLING LIMITED的合资公司,北京三自能源有限公司在风力发电领域具备人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及优FAREASTRECYCLING LIMITED为香港投资公司。主要建设内容为50台单机容量2.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和一座110KW升压站,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年上网电量为2100万千瓦时,每年可贡献税收约为2200万元,将有利于当地改善系统电源结构,缓解传统电力行业的巨大环保压力,大幅减轻碳排放总量,提升宜居环境。
6
高科技陶瓷蜂窝式低温
脱硝触媒生产及再生项目
(北京亚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武城县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基地厂20000平,预计总占地约40亩。投入6800万新上触媒生产线2条,投入6200万新上再生生产线2条。购置实验设备投入3000万元,预留流动资金1200万元。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税收可达9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10万以上,新增150个就业岗位。
7
年产5万套水泵设备项目
(上海晶水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厂房建设投入约2871万元,购置生产设备约2629万元,土地投入500万元,预留2000万元作为项目流动资金。项目占地5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长135米,宽52米,层高13米的钢结构生产车间3栋,总面积21060平方米;建设长100米,宽17米的3层办公楼5100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年营业额可达1.2亿元,新增工商税收约520万,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8
注输、护理和防护医疗器械建设项目
(山东瑞泰奇洗涤消毒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四女寺镇市南经济开发区乡前路以北、工业路以西,占地面积43227平方米,建筑面积27984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4座,包括1号车间建筑面积5152平方米,2号车间建筑面积4816平方米,3号车间建筑面积10080平方米,4号车间建筑面积4480平方米;办公楼1座,建筑面积3456平方米。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项目新购置理瓶机、纯化水制备设备、水浴式灭菌柜等生产设备共计241套。项目建成后年生产注输、护理和防护医疗器械共计10000余套,预计年销售5000万元,利税800万元。
9
年产18万吨耐火材料项目
(河北亿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项目计划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厂房、办公楼、宿舍楼、成品仓库等,引进国内先进生产设备,主要生产各类耐火材料。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可达2亿元,利税2000万元。
10
高压容器生产项目
(山东华宸高压容器集团德州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武城经济开发区(广运街以北、工业路以西地块),占地173亩,山东华宸高压容器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到武城。项目总建筑面积64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科研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生产车间4栋,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资金来源自筹。项目购置成型生产线10条,热处理线8条,机加工线20条。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无缝气瓶260万支。书面承诺亩均工商税收不低于10万元。
来源:武城融媒体中心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生态环境部丨武城“共享工厂”活了小企业,强了产业群
地处鲁西北鲁冀交界的德州武城县,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当地一些镇村逐步形成了中央空调配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当地主要的富民产业。然而无资质无手续从业者众多、“散乱污”问题严重、产品附加值低,“乱藤缠死好树”让产业集群优势难以发挥,转型升级停滞不前,在新形势下面临生死抉择。
当地经深入调查研究,践行新发展理念,借助中央环保督察契机,分类施策、疏堵结合,引导生产要素通过“共享工厂+合伙人”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探索推进县域经济动能转换、乡村产业持续振兴的新路径。
“一开始原料是玻璃钢,后来是铝合金。厂房是农村民房改建的,有订单就找村民来干,价格卖得很低,也不交税,赚了就是自己的。”鲁权屯镇是全国闻名的中央空调配件生产基地,小李庄村46岁的张新桥打初中毕业就干这一行。他说,本村这样的小作坊有十几家,生产起来有噪音和废气等污染,但是大家只能忍着,因为家家户户都靠这个挣钱。
在镇上工业园的中威集团,是当地成长起来的一家中央空调配件龙头企业,2005年就是国家非金属及复合风管标准起草单位,在镇县帮助下,取得了消防认证、机电安装和环保资质等,但近些年企业发展一直难以取得突破,究其原因,与面大量广的“散乱污”企业低成本恶性竞争不无关系。
而如今,原本是竞争关系的张新桥却成了中威集团的“合伙人”。原来,2017年3月份,他的小作坊明确被列入“散乱污”企业,张新桥也明白,这次取缔“散乱污”,国家下了大决心,是大势所趋。当地相关部门答复明确:如果还想继续自己干,需要另建厂房、跑环评和资质手续等。他盘算,这对自己来说困难且不划算。
这个时候,中威集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为他提供标准化车间,其他企业可将资金、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整合进来,大家资源共享。2017年8月份,张新桥带着五六名工人加入中威集团“共享工厂”。
中威集团董事长张传义介绍,“共享工厂”由环保倒逼、在政府的服务和引导下产生,首先共享的是具备环评手续、治污达标的厂房,但实际运作中共享的还有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服务、品牌、市场等,未来将以清洁、共享、双创为主线,打造一个智慧型产业平台。为避免大家各自为战,过程中一个关键点就是采用了“合伙人”制,通过平台内部资本的链接、劳动力的链接、产业上下游间的链接等,结成利益共同体:比如在统一质量监管下,合伙人可使用中威集团品牌和营销渠道,销售后分成;比如原来上下游间的采购多是现金付款,现在财务管理共享后各个合伙人平台内部结算,减轻流动资金压力;比如对平台内所有工人进行统筹调配,工资可根据订单量由相关合伙人分担,减少了用工成本。
很快,张新桥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订单多了,而且原来产品怎么便宜怎么做,现在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的医药、生物、食品等细分市场的企业客户多了,从原材料到生产都要加强质量管控,但附加值也高了。他决定不再风口、风阀、风管等什么配件都生产,而是联合三四个合伙人众筹100多万元购置先进生产设备,专门生产“正压送风口”,与共享平台上的其他加盟者通过契约分工协作。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威集团共招募合伙人30多个,产业工人200多人,其中有张新桥这样的生产型、创业型合伙人,也有很多技术合伙人、销售合伙人,张传义表示,这些帮助中威集团实现了轻资产、低成本快速扩张,为下一步加快研发、做强产业提供了条件。
县域培育一个主导产业不易,资源散了就难再聚起。在武城县委书记张磊看来,“散乱污”是生产组织的“散乱污”,而不是生产要素的“散乱污”。去年在环保整治中,武城县严格关停了1017家“散乱污”作坊企业,但通过引导龙头企业设立“共享工厂”,帮助有转型能力和愿望的企业实现涅槃重生,已产生了96家“共享工厂加盟公司”;原来的“散乱污”企业主、农民工成为新型的合伙人、产业工人。以中威集团为例,预计产业工人年均工资性收入4万余元,各类合伙人年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另外一家龙头企业美弘公司“共享工厂”建成投产仅一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加入平台的合伙人业务量平均增长40%以上。
张磊表示,这一共享模式打通了产业链、优化了供应链,留住了产业人才、规范了产业秩序、促进了产业升级,既富了“老板”,又富了“老乡”。记者还了解到,2017年,武城县中央空调产业在大量关停“散乱污”企业后用电量增长19.78%,货运周转量增长23%,税收增长35.05%,户均税收贡献由2016年的9.8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4.8万元。今年第一季度,该产业实现工业用电量、税收同比增长均在七成以上。
隔空送岗、视频直播,山东企业开工“样式多”,总有一款打动你
“我们复工啦”!
2月24日上午,大众日报组织编辑部和16市记者站记者,推出“我们复工啦”联动直播报道,通过客户端等全媒体集中报道,让受众直击山东各地复工复产现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企业陆续复工投产,一个个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一家家公司扩大生产……山东各地复工高招频出,“花式”很多,总有一款打动你。
集中开工
“视频连线”成标配!
2月24日11点,潍坊市举行全市重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活动采取了主会场+现场视频连线方式。记者了解到,联东U谷(潍坊)科技创新谷、船舶内燃机关键部件智能制造、应急装备产业园(鼎梁消防研发中心)、国际种子集聚区(种业科创园)、高性能水性高端装备涂层材料科技创新及智能制造、年产8万吨针状焦、高性能特种铝材扩能、中科氢能研究院等8个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项目情况。
当天,滨州和临沂也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视频连线”成了各地开工标配。
当天,滨州市集中举行“双招双引”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开工仪式采取视频形式。除主会场外,在各县市区设立了分会场。各县市区、部分建设方依次汇报开工项目情况。据介绍,本次“双招双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共计87个,项目总投资739.2亿元,涵盖产业转型、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科教民生等领域,各具优势、亮点纷呈,给滨州带来良好预期和发展愿景,尤其是渤海科技大学等项目,是滨州市补齐创新创业短板、助推战略转型的奠基工程和重大引擎。
当天,临沂市举行了2020年重点项目开工开赛动员大会,大会采用“现场+视频直播”的形式举行。主会场设在兰山区义堂镇木业机械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现场,在各县区和开发区设立分会场。记者了解到,今天临沂市集中开工了39个重点项目,其中兰山区有20个重点项目参与开工,总投资674亿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84亿元。目前兰山区正在筹划总投资1066亿元的第二批集中奠基项目,包括国际陆港、临沂商谷、理工大学、酉金湖国际新城、中国仪表科技产业园、千亿级鲁南健康生态园及一批物流科技项目等20余个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将助推临沂市成为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当天,邹城举办数字经济产业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网上签约仪式,31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高效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项目22个,15个项目将入驻京东(鲁南)数字经济产业园,7个项目将入驻“赛迪”呼叫中心创新示范基地。总投资80多亿元的湖北“海推”智能装备、新型建材产业园、韩华国际中韩产业园等9个实体产业项目,将推动该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加速膨胀。
转产扩能,
山东企业加快破“疫”升级!
疫情之下,医疗防护物资紧缺,山东有条件的企业纷纷转产国家急需的医疗物资,驰援一线。
在德州市平原县有这样一家户外服装生产企业,拥有自动化服装生产线34条,特别是有可用于医用防护服生产的关键设备压条机上百台,具备转产能力。从2月13日以来,德州市、平原县全力以赴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了转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月15日起,山东盛原服装有限公司正式生产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日加工能力很快将从5000件达到10000件,驰援防疫一线。目前企业22组40条生产线已调整完毕并投产。2月19日,平原县决定,安排盛原服装509名员工,分别临时住进了公司附近的县桃园宾馆和县职业中专学校,在这里工人们有专业防护人员提供服务、有专业厨师提供饭菜、有专门班车接送上下班,确保早晨7:30入厂。
淄博海思堡集团山东尚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专业化生产牛仔服装的企业,针对当前口罩、防护用隔离衣等物资紧缺的实际情况,企业紧急转产,全力以赴生产防护用品。得知企业的转产意向后,淄博市应急局立即派出考察组,到企业实地到调研。考察组在调研企业情况后当即决定,支持企业转产,并第一时间对接保障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目前500个工人参与到防护用品生产中,防护服预期产能2万件,目前已经达到1.5万件,一次性应急口罩预期产量2万只,目前已经达产。同时在建设500平方10万级无菌车间,采购了相关设备,目标3月10日开始生产医用防护服2000件,一次性医用口罩40万只/天。
山东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扩能改造,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2月23日上午,在位于平度经济开发区的青岛百胜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大院内,几台挖掘机挥舞着机械臂开始进行地基挖掘作业,百胜医疗医用防护面罩扩能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动工。“项目完成后,百胜公司医用隔离眼罩、防护面罩的日均产能将达到7万个以上。”公司总经理邵泽川介绍道。青岛百胜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是由国家直接调拨的防疫重点物资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医用防护面罩、医用隔离眼罩,其中九成以上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月23日,企业累计完成国家、省调拨医用隔离面罩眼罩任务57.63万只,其中国家调拨49.03万只、山东省调拨8.6万只,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勇于创新,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24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如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在生产纳纤膜口罩。近日,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自主研发一种新型材料——纳纤膜,全称为纳米纤维膜,是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把水溶性的大分子聚合物拉成纳米级纤维,然后附着在无纺布上而形成。
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网智能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仅用10多天的时间就研制出新型“人体测温安检门”产品,可以非接触快速筛查体温、测温精度高、远距离大数量筛检、报警响应快,可以连续录像实现历史追溯有据可查,大大节省人员密集单位和公共场所人工检测体温的劳动强度和时间成本。产品一推出就收到了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的大量订单,来自全国的订货计划量已达到1000台以上。
新技术显神威,
闻机器响,不闻人语声!
2月24日上午,在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兴华包装有限公司,装有成品纸箱的大车陆续驶出库房,但在厂区内却看不见成群的员工往来,偌大的厂区静悄悄的。兴华包装有限公司是中国纸包装50强企业,作为蒙牛、白象等生活资料类企业的包装供应商,这里差不多是当地开工最早的工业企业。
之所以能成为最早复工的一批工业企业,得益于近两年新旧动能转换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偌大的车间里,但闻机器响,不闻人语声,除了火力全开的机器,只能看见零星几个工人。
而在临沂市罗庄区,山东利信铝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叠锭机器人正忙碌地分装已生产的铝材,员工戴着口罩转运铝材进行装车。据山东利信铝业负责人介绍,他们提交复工申请后,就做好了疫情防控准备,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前期投入的叠锭机器人项目已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员聚集,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山东利信铝业公司召回本地员工64名,均获得复工健康卡,已投入生产复工车间一个,日产量可达到100吨。
线上,
企业不用跑大厅!
从济南火车站向南700米,就到了山东省和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其中进驻的省直部门有25个,负责600多项省直事项的审批。当前,这里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着重要的服务和保障。
2月20日早上8点半,大众日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现在95%的业务办理,是通过网上预审、邮寄材料进行‘不见面’审批,企业不用跑大厅。”省政府办公厅政管办四级调研员韩雷介绍,这是山东主推的审批模式,这次疫情期间作用非常明显。据统计,2月3日至20日,全省各级政务大厅日均办理审批业务9万件,其中线上办理占比86.40%。
东营市牛通工贸有限公司是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以拆检石油装备设备为主导业务的小微企业。春节假期结束后,准备复工的牛通工贸遇到了小额资金缺口难题。前几天,企业财务部负责人王娟登录政府刚刚开发不久的“东营高新区抗疫应急大数据管理平台”,抱着试试看态度在困难反馈一栏里填报了“资金困难”几个字,同时提交了银行贷款50万元的申请。没想到,仅几个小时后,企业就接到了东营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反馈:只要征信没问题,企业可以及时获取这笔贷款。“现在,征信、贷款材料提交上去了,预计三到五天后,我们企业就可拿到资金投入到复工投产中。”王娟高兴地说。
据了解,“东营高新区抗疫应急大数据管理平台”于2月14日一期上线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已推出“复工动态、困难反馈、企业复工、员工返回、防疫物资申报和重点疫情监控”六大功能模块,涉及企业“员工总数”“省内市外返回人数”等时时数据18个子项信息,实现了企业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一张表信息全覆盖。目前,“东营高新区抗疫应急大数据管理平台”已经收集企业各类需求信息3万余条,解决企业难题300余个,根据企业填报的防疫物品需求实施物资保障,解决率达到80%。
“现在正加班加点为小汤山医院生产净化通风设备,但镀锌板原材料不足……”2月11日,常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拨通了德州武城县鲁权屯镇党委书记王召华的电话。
接到电话后,王召华立即协调辖区另外一家尚未正式复工的企业开源物资南厂,临时召回数名本地工人,体检合格紧急加班后对库存镀锌板材料进行切割,并第一时间运送至常兴集团,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目前,常兴集团已累计为北京小汤山医院、地坛医院等疫情防控项目提供空调配件7000余台套。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加强上下游产业对接,往往面临着员工返岗、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等这样那样的难题,武城县推出了“诉求热线”,将各企业所在属地的党委书记电话发送给企业负责人,确保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共享员工”,线上招聘“隔空送岗”!
受疫情影响,大量外地员工无法按时返回工作岗位,复工企业用工出现困难;与此同时,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遭到冲击,一些员工进入“无班可上”的待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开始试水“共享员工”这一用工新模式抱团纾困。
2月24日上午,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包装车间,来自青岛明梓东昱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杨威正忙碌地进行成品空调的包装。与其他员工不同,他是23日才刚上岗的“新员工”。据了解,2月7日,为解决人力资源闲置和用工短缺问题,青岛西海岸新区发起“共享员工”项目,通过该区公共就业协会在全区700多家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得知消息,停业在家的杨威和同事李仕杰第一时间报了名,并于2月20日通过微信面试,成功从一名一线汽车销售人员变身为一线包装人员,成为该区“共享员工”的首例输出者。据了解,员工共享待遇由共享双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作为首批共享人员,杨威和李仕杰将承担一个月的一线组装工作,每天10小时,一周休一天,劳动薪酬加餐饮、交通补贴,每月可高达7000元,并不低于原岗位收入。
“共享员工”在山东不止一家。2月中旬,在威海乳山市人社部门的积极对接下,首批280名“共享员工”跨企上岗——乳山市海天集团与一线加工工人短缺的福喜农牧达成合作,海天集团共向福喜农牧输出280位员工。在此期间,280名员工的工资和社保由福喜农牧承担,海天集团则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工作补助。目前,乳山市正在进行第二批“共享员工”对接,届时将从服务行业向电子加工行业输出近百人。
“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需采矿工程师及采掘技术员5名,测绘工程师及测绘技术员5名……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需生产操作工100名……”2月17日,记者在曲阜市人社局“战‘疫’惠企”微信群里看到,一批市重点企业的招聘信息以表格的形式推送给求职者,所需人数、薪资待遇、岗位要求、联系人及开工时间等内容详细、清晰,一目了然,求职者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除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企业稳岗补贴、个人领取失业金等政策外,曲阜市日前还开放互联网招聘问答平台,应聘者关于用人单位有关用工服务、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均可在线提出,相关负责人员将及时给予答复。截至目前,曲阜市共有110多家单位通过网络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63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5300余个,1月份至今曲阜市新增就业120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9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2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禹亚宁 孙秀岭 报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