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铝合金窗改造
文章目录:
1、解阜里——番禺第一高知家庭祖居地,如今也要改造了2、安徽合肥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明细20223、栖霞市住建局:心系群众急难愁盼 着力实现安居保障
解阜里——番禺第一高知家庭祖居地,如今也要改造了
上一期,我们探访了番禺区南村镇文脉蓼涌地带第一片历史文化街区——永宁里。这一期,我们走进文脉蓼涌地带的另一个故事:罗边村解阜里与这片土地上的书香。
罗边村解阜里曾为番禺区第一高知家庭罗镜泉家族的祖居地。如今,这条旧巷尚保存着十多间镬耳青砖大屋,遍地麻石,还有一座座老街巷门楼,红石门楼、白石门楼,福安里、嘉令巷,它们安静伫立在那里,讲述着曾属于这里的繁荣与荣光。
据统计,罗镜泉儿孙两代共有65名大学生,其中33人在美、英、法、日等国外有名大学毕业,13人获硕士或博士学位。更可贵的是,罗氏还在全广州首倡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罗家女儿成就也不让男丁,罗家女儿也有杰出人物。
近日,记者深入罗边村,寻访解阜里,听村里老人讲述属于罗边村和解阜里的故事。
寻访解阜里:
番禺第一高知家庭 就曾住在这里
解阜里在哪里?每一个罗边人都很熟悉,因为这是他们村子的荣光——解阜里为番禺第一高知家庭罗镜泉家族的祖居地,他一家两代出了65名大学生,当中有中国第二届公费保送的留学生、击落敌机6架的抗日空军名将、我国第一代甘蔗机械制糖业专家,还有开创中国自制钟表业先河的工商人才等等。
“解阜”出于舜帝《南风歌》,据《史记》乐书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歌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解阜大概是“解愠阜财”之意,指民生富足安详之意,意为做官者要为百姓排忧解难,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百姓收入,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在村人的指引下,记者从罗边村村委会旁一条小巷进入,很快就找到了解阜里门楼,门楼并不张扬,黄色琉璃瓦,檐下挂着两个有些破旧的红灯笼。一处碑记显示,该门楼为1993年重建的,这次修缮还包括了整个解阜里直巷整路、水渠修复等。
广府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副研究员朱光文表示,罗边村有罗、梁、邬、黄四姓,罗姓为主,分为南约和北约两大居住区,大致对应罗边罗氏八世南房(怀逸)祖和北房(野闲)祖两大房系。北约以西北角坐东向西的野闲罗公祠为引领,南约以一列祠堂和侯王古庙为引领,均为典型的广府村落梳式布局形态。南约现存的主要历史建筑整体分为两组,西部一组以广肇罗公祠为引领,主要分布在红石门楼巷和白石门楼巷两侧,东部组团以育清罗公祠和侯王古庙为引领,座北向南主要分布在吉安里两侧。其中,解阜里历史街区座东北向西南,全长约118米,传统建筑占地面积约4362平方米,街区依高地而建,排列整齐,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是番禺地区现存位数不多的广府三间两廊镬耳大屋古民居群。
已侨居澳大利亚的南村镇罗边村罗汉强先生今年83岁了,这几天,他恰好回乡暂住。老人是解放后罗边村走出去的最早一批大学生之一,罗边村和很多解阜里的很多历史故事都装在他的记忆中。
“我小时候就在白石门楼巷5号居住,那时在巷子里跑来跑去,巷子里有一座镬耳青砖大屋有三层高,是全村的最高点,由于屋高巷窄,阳光照射不到,巷子里很阴凉。”罗汉强说。
为何一条街巷里却藏着白石门楼和红石门楼两座不同颜色的门楼?罗汉强老人解释说,这是因为这片街区太大巷子太密,不熟悉的人走进来像进了一个小迷宫,为了区分,所以门楼分别用白色麻石、红砂岩建成,并命名为白石门楼、红石门楼。在罗汉强先生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两座门楼,门楼石材已有些斑驳,门楼顶上也生了杂草。
朱光文告诉记者,解阜里现存的广府传统民居,多以红砂岩(多为产于番禺莲花山的砺石)或花岗岩(麻石)勒脚,青砖砌筑,大部分基础保存完好,侧门为矮脚门、趟栊、木板大门的“三件头”、主体布局为三间两廊,建筑造型上是镬耳风火山墙(部分改建)。传统民居内部的“三件头”和现存的红石门楼巷和白石门楼巷、解阜里巷门,以及罗边原有的村墙、水塘一起构成严密的防御系统。
解阜里红、白石门楼历史街区镬耳大屋群 朱光文摄
一栋两层青砖大屋 月租金仅需两三百元
罗汉强告诉记者,随着后人外出读书谋生,如今住在解阜里的罗镜泉家族后人几乎没有了,他们现在不少都旅居海外。
记者敲开了解阜里白石门楼13号一座青砖大屋的大门,开门者是一位中年阿姨,它和丈夫在此租住了十多年。他们来自潮汕地区,是在附近做早餐生意的务工者,这位阿姨告诉记者,整座大屋每月租金仅两三百块钱。
记者进屋抬头看到,大屋木梁很是粗壮,墙体底部都是大块麻石砌筑,墙体很厚实,“住了这么多年,屋子没有怎么维修过,一点也不漏雨,在炎热的夏天大屋内很凉快,就是冬天有一点点进风。”阿姨笑着说。记者看到,这对租住者将大屋天井部分改造为厨房,旁边桌椅上放着一盆鲜红的辣椒,这里成为了他们谋生的地方。
走出大屋,记者辗转来到红石门楼巷11号,眼前的大屋就是罗汉强老人所说的全村最高建筑,一座三层的镬耳青砖大屋,大屋墙体底部采用的是红砂岩砌筑,大屋大门紧锁,敲门也无人应答。往前走,红石门楼巷3号一座青砖屋屋檐砖雕极为精美,不过大屋外观已被改变,主人将木窗拆掉,更换为铝合金窗户,在这条古旧巷子里,这点改动显得有点扎眼。
罗边广肇罗公祠及解阜里红、白石门楼历史街区镬耳大屋群 朱光文摄
家族故事:
12枚铜钱神奇起家 商户遍及八大商埠
每年缴交学费一项 就开支达数万两银子
据考证,罗氏家族是靠12枚铜钱起家的,是清末民初罗边一大家族。罗氏家族第一代的罗镜泉,祖籍番禺罗边村,生于清朝咸丰十一年。罗镜泉14岁那年携带家中长辈给的12枚铜钱闯荡广州城,从当学徒开始走上经商之路。
“罗镜泉很聪敏,很受老板赏识,也很快升职,积累了一定财富。”罗边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罗镜泉40岁时就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和海外,包括了广州、上海、汉口、天津等八大商埠,以及东南亚和南美秘鲁国设立商户,他们家族成为了南村一带富甲一方的大商贾。
罗镜泉还是成为教育兴家的典范。“罗镜泉很重视后代教育,还突破了男尊女卑的风气,提倡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所以,罗氏家族后人不仅男儿很有本事,女子也很有出息。”这位老人还告诉记者,罗边村的萝山学校就是罗镜泉带头捐建的。
从罗氏修整严谨的族谱里可查,其家训中清楚写着“无分男女,皆令其受良好教育”,这在当时极难能可贵。据《琬斋罗氏家谱》列名记载的其27名儿女中,就有25人大学毕业;11人出国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各1人;其余的因体弱多病影响,也都读完了中学。罗家光每年缴交学费一项,开支就达数万两银子之多。据罗家后人的初步统计,罗镜泉儿孙两代共有65名大学生,其中33人在美、英、法、日等国外有名大学毕业,13人获硕士或博士学位;有10人在当时国内唐山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当教授。
其长子罗英俊是广雅书院的高材生,光绪末年经过考试,他成为中国第二届公费保送留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民初回国后,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后来先后任过胶济铁路、平绥铁路、正太铁路、粤汉铁路等历任机车厂厂长、总工程师。罗家的子孙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有10位在当时国民党空军中服役。他们转战祖国南北,抗击日寇,立下卓越战功,共获颁勋章100多枚。其中以抗日名将罗英德最为出名。
据广州史志丛书《民国广东将领志》所记载,罗英德大学毕业后,正值“九·一八”事变,他决意投笔从军,在抗日抗战和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大小战役280多次,战场遍及祖国和缅甸、印度、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直接击落敌机6架,战功卓越,先后受勋50多枚。
罗镜泉第13子罗英豪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当上中山大学教授。1935年,他参与了我国内地第一批大型机械化甘蔗糖厂——顺德糖厂建厂和市头糖厂扩建工作。在轻工部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历任制糖研究室工程师兼机电研究组长,主要负责小型压榨机和甘蔗连续渗出法新工艺设备研究开发,为发展新中国糖业作出贡献。
认识罗边村:
罗边这里曾有藤萝蓼蔓美景
从罗边村走出去的罗汉强,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感情,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认真誊写了有关罗边村的故事。罗边村与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只有一街之隔,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罗镜泉家族仅仅是她荣光的一部分。”
走出解阜里,罗汉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更加宏观的罗边。“罗姓的先民是捕鸟者,从河南省罗山县萝山一带生活着一个以织网捕鸟的部落,这从罗姓的繁体字‘羅’上便可看到。”罗汉强说,罗边村建村840多年了,祖先是从河南迁到江门新会良溪村,后于南宋时期又迁移于此,安居乐业,繁衍至今。世居村民以罗姓为主,还有邬、黄、梁等姓氏。
“位于珠江口的罗边是个好地方,前临蓼涌,后依山岗丘陵,可谓有山有水。”罗汉强说,蓼涌是南村多个村落的母亲河,穿过罗边村、板桥村、市头村等。罗边村别名萝山,这有两层意义:一是指村边的藤萝蓼蔓植物景观,因蓼涌绕村而过,水边的蓼科植物与村后山岗蔓生着无数的攀援植物,构成了一道“藤萝蓼蔓”的植物景观,另外是指远在涌南的那一座萝山。
有条巷子叫“兄弟登科巷”
罗汉强先生说,“罗边罗氏家训共有12条,头两条是‘重教学、勤诵读’。”罗边是番禺地区乡村办学较早的村落之一,清末民初村内共有8间私塾。其中,清末民初的培兰书院,是罗边村和周边地区进行乡村基础教育的场所“上世纪40年代,我在村里读过三间私塾,然后才到萝山学校就读小学。罗边读书风气日浓,出了很多书香门第。”罗汉强说,村子还有一条巷子叫嘉令巷,又名“兄弟登科巷”,说的是一家两兄弟都登科中举的故事。
朱光文在其《地方精英、家族演变与乡村教育》一文中梳理和考证罗边《罗氏世谱》、《琬斋罗氏家谱》及番禺地方志认为,罗边的文化教育氛围是随着其宗族组织的发展、士绅阶层的兴起以及科举儒家教化的普及而逐渐走向繁荣的。明景泰间罗琛已考取解元(乡试举人第一名),任广西平乐推官,开启了罗族近500年乡村文化教育之先河。此后不断有族人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生活在顺治到乾隆年间的罗元隆,熟悉"催科之法"并影响了地方官府的决策,是闻名于时的地方经济学专家。其两个儿子罗瑞仲和罗瑞叔,先后在雍正十年(1726年)和雍正十三年(1735年),考取举人,被誉为“兄弟抡魁”。罗元隆家族原来住在罗边村北约的嘉会巷,为了表彰罗元隆教子有方,嘉奖瑞仲、瑞叔两兄弟,官府向他们颁发“兄弟登科”牌匾,并将其悬挂于嘉会巷门楣,以激励族中子弟努力读书考取功名。
朱光文考证,罗氏大宗祠(光裕堂)的修建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先是由罗元隆及其子罗瑞仲和罗瑞叔兄弟于清乾隆戊寅(1758年)、戊申(1788年)先后主持修建和增建,到同治元年壬戍年(1862年)重修族谱时重建,并利用祠堂的"边脚石"在一旁增建培兰书院。罗氏大宗祠(光裕堂)现仅存基础,培兰书院则保存完好,为清末建筑风格,是番禺现存少数几座清代家族书院之一。
朱光文研究认为,明清时期,除了广州城里的番禺县学宫等教育机构外,番禺乡村还有官府建立的社学(如罗边蓼溪社学)以及各家族、宗族在文人士绅的主持下兴办的家族书院、私塾等基层教育设施,这些设施多由家族宗族进行管理,从宗族的“蒸尝”中划出专项经费为教育提供支持,为子弟考取贡生、举人乃至进士,源源不断提供后备生源。除了考取功名、进入仕途之外,经商也是明清时期以来罗边精英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名成利就的罗边人,除了回乡兴教助学,造福桑梓之外,还建造宅第,使罗边的村落规模逐步扩大,街巷不断延伸。到清末民初,解阜里及附近这片民居建筑群已成规模。
当时,罗边村由中部的小丘榄园把全村分为南约和北约,两条主街成十字贯通全村。“村里巷道纵横,一共有五座门楼,十几条巷子,每一个巷口都有对联,巷名也很有文化。”罗汉强说。罗汉强先生说,罗边村原有东南里、广南里、赓南里、福安里、吉安里、解阜里、临桂里、近朱里、纯照里等居住区,每个街巷的名字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如,赓南里寓意连续不断的紫气南来;临桂里,当时巷道里遍植桂花,故得此名。还有些用以警示村民的街巷名字,如近朱里源于“近朱者黑”,告诫村民谨慎交友;纯照里告诫村民要走光明之路,不能有私心杂念。
改造:
打造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蓼涌文旅小镇”
历史上,南村镇蓼涌地带成为番禺文化的重地,蓼涌也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底蕴和传统。当下,在广州南拓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南村镇蓼涌地带及周边地区地理区位越来越重要,这里即将建起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项目,特别是在该片区即将推动大面积城中村改造情况下,如何保存蓼涌地带文化遗产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近日,传来一个好消息,与余荫山房一步之遥的罗边村即将迎来全面更新改造。罗边村更新改造展示厅里展示了未来罗边的改造规划。据了解,罗边村约有2000多亩土地,因建设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征地粤960亩,加上南大干线拟征地,剩下约1000多亩,全村人多地少,大部分用地还无法建设。
“再不改造,日后将无发展空间。”该村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村民居住环境差,房屋缺少规划,布局紧密杂乱,旧房老房居多,存在消防治安隐患。该人员还表示,目前,村内祠堂文物破旧不堪,缺乏有效保护。
改造中,罗边村将把村内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也被列入其中。该更新改造展示板上写到,除了一众祠堂和培兰书院外,村内解阜里白石门街、红石门街等保留了传统建筑风貌。通过本次旧村改造,重点文物育清罗公祠和培兰书院将会原址修缮,其他散落在旧村各处的宗祠历史建筑将集中迁建,与余荫山房呼应打造形成历史建筑合仿古建筑集聚区,继续传承罗边村传统文化。
针对整个蓼涌地带历史文化街区大片区的保护,今年番禺区两会期间,番禺区政协文体组、民盟番禺区委联名提交提案《建设南村“蓼涌文旅小镇”为“全域旅游”添彩》,朱光文是该提案的倡议者与执笔人。提案认为南村镇“蓼涌四村”片区文旅资源丰富,相对集中,具备开发利用优势,建议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魅力彰显的岭南文化示范区”为目标,与番禺区总体规划及北部片区规划、旧村改造相关规划相衔接,成片规划,分步打造,串珠成链,建设服务南站商务区、万博商务区和国际创新城等北部片区、独具民田区岭南水乡特色的“蓼涌文旅小镇”。
近期,建议以南村村、罗边村旧村改造为试点,以余荫山房和邬氏大宗祠古建筑群为核心,做好两村文化遗产的修复和活化利用,将余荫山房与罗边村之间的区域建成蓼涌文旅小镇游客集散中心。在南村村、罗边村改造中,实施“余荫山房—大塘边永宁里历史街区”及罗边村解阜里红白石门楼古民居群、广肇罗公祠、培兰书院、育清罗公祠、侯王古庙等历史建筑的保护(迁建)规划,将余荫山房向罗边村、旧镇政府片区和永宁里历史街区延展、拓展旅游区空间;做好邬氏大宗祠、南圃邬公祠古建筑群和蓼涌北岸“赉思堂”的保护规划,复建南圃邬公祠东侧的“外公祠”,并在邬氏大宗祠西北侧利用南山公园恢复原祠堂附属园林——西园的岭南园林,在西园和邬氏大宗祠临涌位置建设临涌码头。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肖桂来
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苏俊杰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王典
安徽合肥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明细2022
2021年安徽合肥调整了征收农民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房屋装修及附属设施补偿、搬迁补助、临时安置补助、林木迁移补助、青苗补偿等标准,2022年开始合肥市新批准的征地拆迁项目将按照新的《合肥市区被征收土地上房屋其他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合政秘〔2021〕1号)进行补偿,新的补偿标准有效期为5年,5年内合肥市拆迁农村房屋拆迁都要按照此标准进行补偿。
安徽合肥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明细
房屋建造使用年限将直接影响房屋拆迁补偿单价,建造使用时间越长,拆迁的时候补偿标准越低。
现浇砼框架房屋:新房拆迁补偿标准115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5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1035元/平方米;建造使用6-11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92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2-17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805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8-30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69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31年及以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575元/平方米;
砖混房屋:新房拆迁补偿标准600-90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5年拆迁补偿标准81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6-10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72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1-15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63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6-25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54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26年及以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450元/平方米;
砖瓦、砖木房屋:新房拆迁补偿标准78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4年拆迁补偿标准540-702元/平方米;建造使用5-8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480-624元/平方米;建造使用9-13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420-546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4-22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360-468元/平方米;建造使用23年及以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300-390元/平方米;
简易房屋:新房拆迁补偿标准40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1年拆迁补偿标准36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2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32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3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28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5年房屋拆迁补偿标准240元/平方米;建造使用5年及以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200元/平方米。
房屋结构标准参考下表
ps:对非住宅房屋合法有效面积按上述标准予以补偿,不进行房屋安置;产权调换多出面积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补偿。
安徽合肥农村房屋装修及附属设施拆迁补偿标准明细
空调移机费:柜式空调400元/个;分体式空调360元/个;窗机空调200元/个;
热水器移机费:太阳能热水器350元/个;电能热水器200元/个;燃气热水器200元/个;
宽带移机费:100元/户;
装饰吊顶拆迁补偿标准:纤维板、灰板条吊顶30元/平方米;三合板吊顶50元/平方米;铝塑板吊顶75元/平方米;石膏板吊顶80元/平方米;
装饰墙面迁补偿标准:墙裙50元/平方米;瓷砖、面砖、墙面砖70元/平方米;内饰隔断(实木、塑钢、铝合金)150元/平方米;其他12-24元/平方米;
装饰地板迁补偿标准:复合强化地板80元/平方米;实木地板250元/平方米;地板砖80元/平方米;水磨石地板45元/平方米;大理石花岗岩地板100-200元/平方米;
固定墙体柜拆迁补偿标准:180-240元/平方米;防盗门窗迁补偿标准:包装木门350元/套;包装木窗300元/套;铁门150元/平方米;成品防盗门1000元/扇;铝合金门窗100元/平方米;防盗网80元/平方米;
厨卫设施迁补偿标准:厨柜260元/米;油烟机60元/个;座便器400元/个;蹲便器200元/个;浴缸450元/个;自来水管6元/米;面盆、水池85元/个;塔池240元/只;直径<100毫米下水道8元/米;直径≥100毫米下水道23元/米;单口炉灶300元/个;双口炉灶500元/个;三口以上炉灶600元/个;分水表40元/只;分电表40元/只;水龙头6元/只;闸阀15元/只;
水井补偿标准:30厘米涵管深10米以上老式水井2000元/口;15厘米涵管深度10米以上压水井水井1000元/口;简易水井250元/口;机砖井水井150元/米;
隔热层拆迁补偿标准:简易35元/平方米;架空80元/平方米;
水泥地坪拆迁补偿标准:50元/平方米;
围墙拆迁补偿标准:砖围墙110元/平方米;简易围墙30元/平方米;
雨棚拆迁补偿标准:自制雨棚50元/平方米;定制、浇筑雨棚90元/平方米;
厕所、猪圈、禽舍拆迁补偿标准:砖墙瓦顶170元/平方米;砖墙石棉瓦顶140元/平方米;石棉瓦墙顶100元/平方米;
沼气池拆迁补偿标准:大型沼气池1000元/座;小型沼气池500元/座。
安徽合肥农村土地征收田间附属设施补偿标准明细
安徽合肥农村房屋拆迁搬迁补助费明细
住宅房屋拆迁搬迁补助费=1000元/户×2;
住改非商铺拆迁搬迁补助费=生产经营设施现值(评估机构评估)×10%; 安徽合肥农村住改非商铺拆迁停工停产补贴明细 住改非商铺拆迁停工停产补贴=从事生产经营的面积×15元/平方米·月×6月;
安徽合肥农村房屋拆迁临时安置补助费明细
住宅房屋临时安置补助费(货币补偿安置)=45人/平方米×人数×3月;
住宅房屋临时安置补助费(产权调换安置)=45人/平方米×人数×18月;
临时安置费标准表
ps:非住宅房屋拆迁不给临时安置补助,选择产权调换安置住宅房屋临时安置补助费超过18个月不满30个月的,第19个月起按照规定标准的50%增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超过30个月的,自第31个月起,按照规定标准的100%增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安徽合肥农村土地征收青苗类补偿费标准明细
蔬菜补偿标准:大棚蔬菜4000元/亩;露地蔬菜3500元/亩;粮地补偿标准:灌溉水田1900元/亩;旱地1700元/亩;
水产养殖补偿标准:常规鱼养殖(面积5-20亩,保水深度1.5米以上,塘埂宽度3米以上,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配套投饵机、增氧机等机械设施)散养塘2300元/亩;池塘标准,面积5-20亩,保水深度1.5米以上,塘埂宽度3米以上,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配套投饵机、增氧机等机械设施)专业鱼塘3400元/亩;精养鱼塘、专业垂钓鱼塘4500元/亩;泥鳅、鳝鱼、河蟹、青虾、龙虾及其它特种养殖,池塘有防逃设施5000元/亩;
ps:鱼归原主,补偿包含鱼苗损失费。
安徽合肥农村土地征收林木类迁移补助费标准明细
以上就是2022年安徽合肥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明细,需要了解其他地区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欢迎留言。
栖霞市住建局:心系群众急难愁盼 着力实现安居保障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15日讯 11月12日,在栖霞市住建局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办公室里,来自亭口镇杨格庄村的杨国强及其家人,将一面写有“政风廉洁办实事,心系百姓解民忧”金黄字样的锦旗赠与栖霞市住建局。
杨国强系贫困残疾人家庭,由于身体不便、经济拮据,房屋年久失修出现安全隐患却无力维护。今年4月,栖霞市住建局从动态监测信息中了解其居住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入户查看,同步聘请专业机构对其房屋进行全面鉴定,制定详细加固方案。协助杨国强完成躲迁后,组织施工力量对房屋进行修缮加固,粉刷墙壁、硬化地面、更换铝合金门窗。5月初,杨国强搬回修葺全新的房屋。
这只是市住建局民生安居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栖霞市住建局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无论如何不能让贫困户住危房这一个底线标准,坚持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持续发力,不断加大贫困群体危房改造投入力度。坚持党建引领,把学习教育成效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深入各村各户,问需解疑,掌握群众所急所需所想,确定接地气、有实效的工作目标;坚持规划引领,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调研,结合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制定《栖霞市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确保改造政策精准、改造范围精确、改造流程精细、改造过程精心。坚持服务引领,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注重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把解决贫困群体的困难放在首位,对掌握的具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谋划,务求实效。截止目前,共为1474户贫困群众完成危房改造,有力有序实现居住安全保障。在后续工作中,市住建局将在动态清零的基础上,加大对贫困群众住房的关注力度,加强与各部门、镇街的沟通协调,健全房屋动态监测体系,发现房屋动态风险立即进行改造。旗帜鲜明见初心、脚踏实地担使命,帮助服务广大群众实现安居乐业需求。
来源:果都住建 编辑:赵巍巍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