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阳翟
文章目录:
1、核酸检测创新招 厦门同安筑牢防控堡垒2、同根生|WE are 阳翟,不是“洋宅”3、台湾50名陈氏宗亲到厦门同安区阳翟祭祖
核酸检测创新招 厦门同安筑牢防控堡垒
9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通讯员 杨心亮 夏海滨 文/图)居民主动配合,排队自觉间隔一米;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配合默契,现场秩序井然;医护人员采样更顺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安区启动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以来,各个检测点不断创新核酸检测方法,助力核酸采样工作有序、安全、高效进行。目前的同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疫贡献力量,筑起战胜疫情的坚强“堡垒”,用实际行动守护同安。
▲同安阳翟社区核酸检测点
“流水线”环环紧扣 避免聚集效率倍增
这几天,当你俯瞰同安阳翟小学的操场,彩色帐篷搭得错落有致,一条条隔离栏杆整齐划一,流动的人群严守“一米线”间隔,缓缓向前行进,整个现场和谐有序,井井有条。这就是同安区祥平街道阳翟社区的核酸检测采样现场。
阳翟社区党委书记陈金铨告诉导报记者,核酸检测点如此设置,这个“好点子”离不开祥平街道的指导和社区两委班子的集思广益。“阳翟小学操场十分宽敞,非常适合搭建核酸检测点。我们按照街道前期组织演习时提供的图纸,总结相关疫情防控经验,因地制宜,说干就干,社区干部、志愿者和热心群众齐动手,熬了一个通宵,将检测点最终搭建完成。”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阳翟社区核酸检测点,社区居民们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后,经过一个近两公里长的“蛇形”通道进入阳翟小学大门。在这里,志愿者会将居民们“分流”进21个直线通道,10人一组进行信息录入,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之后再从学校后门离开。陈金铨说,整个核酸检测流程很严格,不产生聚集,效率非常高。“社区两万两千多人,一轮核酸检测时间从早上八点开始,到晚上八点结束,一天就能全部完成。”
▲祥文社区核酸检测点
因地制宜创“天梯”可以观景又能健身
散步?游玩?坐轻轨?都不是,这是同安区祥平街道祥文社区的居民们,有序排队前去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采样的场景。导报记者了解到,祥文社区因地制宜,利用苏颂公园旁边的跨街天桥优势,创新“长龙天梯核酸检测法”,既减少扎堆,又观景健身,这一创新做法获得居民们纷纷点赞。
祥文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叶惠萍告诉导报记者,祥文社区要参加核酸检测的有八千多人,社区的几个小区非常密集,不能设置检测点,就将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安排在了同安影剧院前的广场。“从小区出发到核酸检测点,刚好要经过天桥,而天桥地理位置特殊,自然隔离。社区又在天桥入口的缓冲区,采取了“一米线”硬隔离措施,因此整个检测非常有序。”
叶惠萍说,他们还将社区的五个小区进行排序,居民们按时间段错峰进行核酸检测,“社区通知到小区,小区再通知到业主,保证居民们能够做到应检尽检”。
同根生|WE are 阳翟,不是“洋宅”
视频加载中...
千百年来
“乡愁”是镌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温度
寻根无望
只能望西而祭的身影
或是诗句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都是“乡愁”的生动注解
作为金门岛最为悠久的一个聚落
拥有千年历史的阳翟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
那就是寻寻觅觅、追本溯源
追寻那一缕乡愁
祖籍河南省固始县阳翟村
五代闽国时代
开漳圣王陈元光十世孙陈达
上金门岛治理盐场
他把所居之地以祖地“阳翟村”命名
明朝一位满腹经纶的年轻人
携家眷跨越金厦海峡
回县城同安教书
他便是如今厦门同安阳翟村的开基祖“陈大益”
120多年前
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
紧紧相依的两岸骨肉同胞被迫分离
心却从未远离
厦门和金门
同名同宗、同根同源的“阳翟”
也曾被日本殖民者试图割裂联系
彼时
他们强行将金门的“阳翟”
取名为“洋宅”
但血脉相通
阳翟乡贤舍生忘死
建立学校、投身抗战、自强不息
盼着早日团聚的时刻
乡愁是具象化的图景
也可以是寄托思念的小小物件
来自台湾的陈先生
就将这样的思念寄托在一株罗汉松上
精心栽培
希望今年九月的孔庙祭典时
敬献给祖先
自上世纪90年代回大陆
参加孔庙祭典
尊师重道的规矩也在传承中
延续着两岸阳翟村的血脉亲情
中国儒家文化讲究出仕报国
这些阳翟陈家学子
就是受孔夫子和家族先辈的影响
怀着一种高尚的情操
或入京考试
或到地方服务百姓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修缮后的陈氏家庙
静静见证着这个家族的恢弘历史
“阳翟”这个名字
如同中华大地数以万计的村落一样
缔结着先辈与后世
传承着个人与宗族
守护着国泰民安的现世里
后世子孙的寻根之路
彩蛋来咯·同名村知多少
为什么两岸的家庙制式相同?
厦门同安阳翟村宗亲联谊会同安阳翟的祖祠理事长陈世勇:
同安阳翟的祖祠之所以跟金门五恒堂的祖祠是同个制式,原因就在于金门的五恒堂是我们的总堂。它来源于“仁义礼智信”五房的总的祠堂,我们是这“仁义礼智信”当中的“智房”。我们同安阳翟是“智房”。因此我们的祖祠必须跟我们的总祠堂制式一样的。
金门五恒堂重建缘由?
厦门同安阳翟陈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陈在根:
创建于宋代的五恒祠堂,由于受战火的摧毁,2001年,金门阳翟宗亲组团来同安阳翟,参照同安阳翟永绍堂的旧建制(制式),还与同安阳翟宗亲一同到泉州水头采购石材,以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两岸阳翟宗亲的共同期许
厦门同安阳翟村宗亲联谊会同安阳翟的祖祠理事长陈世勇:
金门五恒堂祖祠重建以后,两岸的宗亲本来就是要一起前往祭奠,去年跟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未能成行,我们两岸的宗亲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恢复小三通。初步拟定,我们两岸的宗亲要一起前往祭奠。
“寻找两岸同名村”融媒体报道《同名村知多少?》及微故事《同根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和福建省青年联合会、东南网共同策划。寻访记录两岸同名村祖同宗、文同源、语同音、曲同调、俗同风、食同味的血脉情缘。
微故事《同根生》将同步亮相央视频、“看台海”微博与微信公众号、“你好台湾”抖音号与头条号,以及“福建共青团”融媒体平台。登陆微博、抖音等平台,还可参与#同名村知多少#话题互动。
监制/刘立忠
策划/梁晓蕾 郭婕妤 林骏
主编/伯皓
编辑/安亚强 吕贝娜
合作单位/福建省青年联合会、东南网、厦门市台港澳办
台湾50名陈氏宗亲到厦门同安区阳翟祭祖
台海网5月2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水木之思兮,悠而远;骨肉之情兮,深而沉。”19日上午,来自台南、澎湖、金门的浯阳陈氏宗亲一行50人,前往同安阳翟开展两岸宗亲交流,并为阳翟社区陈氏宗祠献上匾额。两岸陈氏宗亲齐聚一堂,共同祭拜先祖,共叙两岸血脉亲情。
当天上午,阳翟社区陈氏宗祠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锣鼓声和鞭炮声中,台南、澎湖陈氏宗亲代表举着“连枝同气”和“福荫群黎”两个牌匾走进宗祠,按古礼举行祭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