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30亿未兑付让5000人走上追债路的金赛银烂摊子又有重组动作金赛银基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还记得当年那家老板跑路,被投资者到处拉横幅维权的金赛银基金吗?
8月底,金赛银基金一度与中国安华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中安南方控股有限公司达成重组意向,如今情况如何?据代理律所测算,金赛银基金事发后累计未兑付资金达到23亿-33.9亿元,涉及全国5273人。
券商中国记者多次拨打金赛银咨询热线均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探访了金赛银基金位于深圳罗湖区鼎丰大厦的金赛银基金总部,发现此前召集开会的16楼办公室已经无人,大门紧锁,楼下鼎丰大厦指引牌上也没有该公司的名字。
重组“一波三折”
投资权益暂停收购
为了盘活项目,为投资者脱困,相关各方一直寻求合作方重组金赛银基金。
记者获悉,8月30日,经过多轮磋商和谈判,与中国安华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中安南方达成重组意向。
华南地区一位律师介绍,重组针对是上市公司的一个概念,中安南方和金赛银的此次重组是效仿了上市公司重组的一些功能。
记者注意到,根据该重组意向书,中安南方拟在一个月内,收购金赛银基金投资者对金赛银基金的投资权益(不含投资收益),并在收购达到80%投资权益或者中安南方确定的一定比例后,再择机收购金赛银基金股权,并通知投资者权益收购生效。
金赛银基金股权收购协议签署后,中安南方将向部分烂尾项目注入资金,恢复工程建设,并形成可销售之物业,销售后回款与投资者或者以物业折抵给投资者。投资者收回投资款的周期为24个月。
9月5日和9月6日通知称,,计划分别在上海和杭州地区进行投资者权益收购签约安排。
然而,在9月7日杭州地区权益收购的当天,泰瑞洋律所基金法律事务工作组通知称,暂停投资权益收购。
通知称,自从拟收购公告发布之后,特别是最近几天,不断有别有用心的投资者散播谣言,以问询深圳司法机关名义或者口气发布信息,明示或暗示深圳经侦或检察院反对重组事宜,中安南方公司是骗子,挑动部分投资者骚扰中安南方上级公司。最终导致中安南方的上级公司对重组项目重新评估,需要重新征询深圳经侦或者检察院对于重组是否改变了态度,不得不暂停目前的投资权益收购事宜。
记者探访金赛银基金位于罗湖区鼎丰大厦的金赛银基金总部,并无收获,此前召集开会的16楼办公室已经无人,大门紧锁,楼下鼎丰大厦指引牌上也没有该公司的名字。
同时,记者联系了中安南方和律师工作组咨询热线。中安南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与金赛银相关重组工作已经暂停,后续情况还在等待通知。
金赛银基金律师工作组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中安南方收购投资权益事项已经暂停,原重组计划中安南方将收购金赛银基金投资者投资额或者尚未偿还的余额(不含投资收益),在权益收购协议生效后24个公历月内,一次或数次以现汇或等价物业的形式向投资者支付对价。
深圳地区一位大型律所的律师透露,她代理了一位债权人的起诉,由于之前查封了金赛银的不动产,目前该债权人的相关权益已经申请执行中。
重组方中安南方来头不小,股东原为武警总部直属企业,金赛银欠投资者的未兑付资金高达30亿,这么大笔烂摊子,意向重组方中安南方是什么来头呢?
天眼查资料显示,中安南方注册资本1亿元,注册地址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经营范围包括,以自由资产进行矿业、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环保项目的投资等。中国安华集团和弘高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分别持股80%和20%。
中安南方控股股东中国安华集团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股东则包括: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泊汛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润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
中国安华集团官网显示,中国安华集团是在中国安华(集团)总公司基础上改制设立,中国安华(集团)总公司原为武警总部直属企业,成立于1988年09月09日,成立之初用名“中国安华发展总公司”,1997年12月更名为中国安华(集团)总公司。1999年3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不再经商的决定,与武警部队脱钩,整体移交地方。属于国有控股公司。
中国安华集团是以矿山资源开发为主,行业涉及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高新技术贸易等,集科工贸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7月20日,中国安华集团给中安南方关于拟重组金赛银基金的请示的回函中表示,原则同意接洽重组前期工作,具体要求有:
1、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分的大力支持;
2、委托有国家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展开尽职调查;
3、重组方案的制定要严谨、细致、可行;
4、重组方案务必报集团批准后方可推动。
可见,中国安华集团对于此次重组重视且审慎。
30亿资金未兑付
5000投资者走上追债路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事件。2015年国庆前夕,金赛银基金兑付危机集中爆发。
2015年10月11日,金赛银基金委托泰瑞洋律师事务所组织涉及此案的投资者在上海召开投资者大会,成立了金赛银基金投委会。泰瑞洋律师事务所向投委会汇报了金赛银基金的整体状况。
据泰瑞洋律师事务所匡算,金赛银基金从2011年起至2015年,累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61.2亿元。
累计未兑付投资款在23亿到33.9亿元,其中主要集中在北、上、深。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位于深圳的私募基金,北京投资者居然最多,北京占到39%,深圳占27%,上海占10%,沈阳占9%。
未兑付投资者总人数约为5273人,其中投资额不超过50万元的投资者人数为3186人,这部分金额总计8.75亿元,占未兑付总人数的72.3%。
泰瑞洋律师事务所也对金赛银基金所投项目进行了梳理,未收回金额总计约18.64亿元(不包括张家界项目投入)。其中较大的项目有江西国英4.47亿以上,东北城2.2亿元以上以上,葫芦岛2.6亿元以上。
2015年10月19日,金赛银基金在无法按期兑付投资者的情况下,决定将其所投资项目的股权和债权转让给部分投资者。其中主要涉及东北城项目、张家界项目、江西英腾岳微电子有限公司和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债权等。
值得注意的是,因上述项目方没有偿还金赛银资金,所以金赛银将这些项目的债权转让给投资者,由投资者去向项目方索要债权。金赛银并建议投资者齐心协力,设立一个公司,把债权转让给这家公司,便于投资者利用公司来索要债权。
金赛银张家界项目宣布破产
据其官网介绍,金赛银于2011年成立,短短4年内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32家,员工人数1300多人。其官网披露,该公司主要投资地产并投项目、矿业并购项目,年化回报率可保持在50%以上,管理基金规模达150多亿。
在兑付危机出现前,金赛银基金官网曾发布多则利好信息:如2015年4月,金赛银基金通过收购,已拥有澳大利亚金融牌照;5月,公司投资的张家界贺龙体育中心商铺项目全球销售仪式启动。
但其实2015年4月,金赛银就已经开始出现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
到了6月中旬,有网友称金赛银基金涉嫌诈骗,“到期不给钱”、“涉嫌合同欺诈”。随后,几十名投资者赶到位于罗湖区的金赛银基金总部,举横幅公开声讨。金赛银基金官网6月23日回应,公司已启动资产重组。
但兑付危机此后愈演愈烈,客户因恐慌出现挤兑潮,投资者到处维权,紧接着上千名员工开始离职。金赛银法定代表人王维奇也在9月份不知所踪,最终各地投资者的不满在国庆前爆发,“金赛银跑路 60亿资金陷入兑付危机”成为当时重磅事件。
然而,2017年7月19日,曾经名噪一时的张家界金赛银项目启动破产程序,而当年号称全球销售的贺龙体育中心项目因资金链断裂于早于2015年6月全面停工。
2017年8月14日,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张家界大辉煌置业有限公司、张家界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破产债权申报的相关公告。
百万用户都在看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