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窗户纸,在风吹雨雪下,为何能保存完整呢?
0
古代窗户纸,大家想的是什么呢?大多应该都是对比生活里面的白纸了,其实不然。
《唐宋白孔六帖》里面提到过: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油水,取其甚明。也就是我们以前在电视里看的那种古代雨伞。类似于一种油纸。这样雨和雪都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还有一种用棉茧或桑皮制造的棉纸,因为这种纤维比较坚韧,所以相对于普通油纸会比较防风,也比较耐用。
还有一种记载就是,砂纸,当然不是今天的打磨用的砂纸。砂纸用桐油长期浸泡而成的,因为油泡过之后,纸会有一点透明,而且还防水。
当然按照今天的工艺有些纸确实可以达到挡风、不怕雨雪。不过按照古代的造纸技术,以及纸张的价格,用纸糊窗户的依然只是一小部分人,而且大多也很少用于外窗。比较风大了也是抵挡不住的,要是下个冰雹估计就千疮百孔了。
当然我们认为古代窗户纸普及,也是源于电影、电视剧的一些情节,比如没事就用手指头把窗户纸弄一窟窿,放毒、偷窥什么的,所以你可以想象有几个会用窗户纸的。因为古代有纱、丝绸、明瓦,以及明朝那会就有的玻璃,都是窗户的主要材料,而不是纸。尤其普通人家以及穷人家,大多用茅草、秸秆这种不需花钱的东西封堵窗户。
古代建筑有一个特点,就是房檐,相对比较大,如果没有大风,也是很难淋到窗户上。
然后再来说是古代窗户纸,基本都是合成的,如果单纯是纸,估计要是赶上雨季,一天都坚持不了,谁也不可能天天换,所以合成之后相对就容易保存了。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